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人物  
陈立华:我愿安静地守在孩子们的身旁,心无旁骛
2014-11-01 16:31:54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淡无盐  分享: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在人民政协报教育之春沙龙上介绍学校实践探索

  陈立华最近放弃了一些荣誉的邀约。尽管学校里有些老师对此有异议,认为校长获得一些荣誉不仅仅属于个人,但是陈立华说,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一点儿不纠结也不痛苦,"我就问了自己两个问题:如果我不评,还能不能为学校的孩子干点儿事?答案:能;如果和我差不多资历的同行评上了,我没评上,以后会后悔么?答案:不后悔。那就听从内心的声音吧。"
  作为一所区属示范校的校长,每天分心的事儿很多,活动太多,心不被诱惑也会躁动。"还是多留一些静心做事的时间吧。"陈立华说,现在权重一项工作的考量尺就是对学校办学会有启发和推动么?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帮助么?
  陈立华32岁当上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在当时是区属示范校校长中最年轻的一位,走过6年,仍然还是。人称"小陈"的陈立华,带有新一代教育人的执拗、洒脱以及对美好教育的更多愿景。尽管要背负来自家长、行政、舆论等各方的压力,但是陈立华对于小学教育的价值有着笃定的见解:小学教育要为孩子以后的幸福人生积聚能量,不能只盯着书本。她说,现在看着孩子走出教室玩耍,就很高兴。
  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就读的孩子,课间可以到配有专业设备的爱眼工作室、体能工作室放松眼睛、锻炼身体,也可以在各科目延展课释放自己的兴趣。如影视配音、遨游绘本世界、思维训练课、数独游戏、第二外语、科学艺术学科选修课等。陈立华不同意"每周有一天无作业日"就是对孩子减负的做法,在她看来只有调动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愿意自主学习才是真正的减负。"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孩子感受到学习困难和痛苦,一定是有不通的地方。"
  许是因为数学老师出身,陈立华很愿意拿"方法"说事:"为什么许多孩子学立体几何有困难,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空间感的训练。到了高中,该学立体几何再培养就晚了,因为那时只有‘空间感’和‘没空间感’之分。所以,尽管小学数学教学中,没有对孩子树立空间感的要求,我们认为重要,就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去帮助孩子建立这一思维。"她认为好多思维和能力是可以通过科学解析、早期重视去建构和培养的。
  对当下急功近利的教育大环境陈立华表示很困惑,"做一件事,就急切地要看到做这件事要显现的成果。小学教育要干的事,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身体好、心理好、遇到事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建立一些思维的能力。"
  陈立华每天晚上必看央视国际频道的《今日关注》栏目。她认为好多问题出来,教育是根子。教育人需要从宽阔的视角、从国家利益的高度来审视、思考基础教育应该做些什么。比如学生的历史教育问题、思辨能力培养的问题、快乐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幽默感。
  出于这样的考虑,陈立华坚持让学校的孩子以班为单位,每月一次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她认定现在的小孩子太需要和社会沟通、认识外面的世界,而且越早越好。
  二
  陈立华曾参加了一地方台青少节目的录制。设计台本时,编导想请学校出面请几位明星家长,陈立华答应了,因为在她眼里,有几位明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确实有思考。但后来一听,邀请明星家长是为了追求节目收视率,陈立华拒绝了。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坚持内心感受、不愿被强加又渴望被理解,因为此前她表示出对嘉宾研讨、评说这样活动形式的顾虑,采访中我也问及她参加教育之春沙龙的感受。
  她说近几年专家的观点听多了,更加期待专家的理论观点更"亲民"、"接地气儿"。"理论不是高不可攀,是为实践服务的。"但她又话锋一转,表示了对这次沙龙的好感,用了"挺受启发"来描述。
  陈立华很喜欢其中一位嘉宾的观点——不要给孩子提供驯养的快乐,而要给孩子提供自由的快乐。"这样的观点,是直指小学教育本质的。小学阶段就是要为孩子提供本真的幸福。虽然对于个体这容易做到,对于学校教育不容易做到,但这可以是学校今后努力的方向。也许学校教育永远达不到让每个个体都得到充分的释放,但是我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去做。"
  她的思考也回应了另一位嘉宾的命题——基础教育到底应对人类的共性承担更多的使命,还是对个体的个性承担更多的使命?基础教育到底可以在多大的空间上给个体的个性、潜质、兴趣开放一个空间?
  陈立华坚信,好的教育一定是针对每个人,对每个孩子心灵有触动的。这也是她一直推崇并坚持"校长、行政干部手把手带班主任制"的初衷,"一个好班主任一定是能走进孩子心里,让孩子从心里服气的。我们带年轻班主任,就是教他们找到将自己和孩子从情感到心灵的融合方式。"
  走出校园第二年,主动请战实验班,6年实验教学中老校长马芯兰手把手的指导,获得职业空间飞跃式成长的经历,深深影响了陈立华今天的育才观。比之许多学校送老师出去进修的做法,陈立华显然更推崇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手把手的带,获得的不仅是方法,还有潜移默化的品行影响。
  三
  28岁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32岁当上一所示范校的校长,在陈立华心中,下一个挑战是什么?
  "我想带着团队,再往前走一步。一个学校的最终生命力反映在学生身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校长最该干的事。"
  陈立华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带出一批好老师、培养一批成熟的干部,这样学校的生命力可持续,来到这里的孩子更受益。
  我问,如果她是一名普通孩子的家长,更关注一所学校的什么。她说与一些家长很关注一所学校的硬件、孩子可以有很多见世面的机会不同,她更注重为孩子找一名好老师、一位负责任的班主任。
  乐观、追求完美、在消极中找到积极的光亮,是陈立华希望带给团队的。采访中,我问她在校园网博客中写到的最令她心动的话:每周六日,儿子都会非常期待地问,妈妈今天上班么?是整天还是半天,什么时候陪他玩?
  陈立华哈哈一笑,她说写这篇博客,是当时学校处在接受评审,团队上下都身心俱疲时,她想告诉团队的成员,作为校长,我也有不够坚强、不知该怎么生活的时候,但每天早晨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师生间的真情,感觉一切劳累都是值得的,每个人都有心理或生理的低谷,很好的调整,看到积极的光亮,是良药。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