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的概念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了,现实生活中,“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带给了我们便捷、经济的生活方式。在陕钢集团提质增效的进程中,龙钢公司能源检计量中心巧妙的将“共享”的理念贯穿其中,利用微信群等传播平台,使静止的材料、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活跃起来,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前提下产生更大的效益。
掌上“备件库”,实现材料共享。
随着提质增效工作的深入推进,大多数备件材料都实现了严格的计划采购和零库存,但是仍有少量易耗件和工器具需要少量存储,以备生产之需,这部分物资的存储种类和数量处在时刻变化之中,只有该单位计划员最清楚。如何使这部分库存的易耗件和工器具实现共享共用,使有限的物资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该单位设备技术人员和计划员的共同努力,掌上“备件库”出现在了所有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的手机微信里,这个虚拟库房的功能主要有:每天定时更新各单位易耗件和工器具库存信息并及时上传;发布易耗件及工器具需求信息;讨论使用情况;提出采购改进意见等,实现了库存材料即时共享共用的目的。
自从掌上“备件库”运行以来,各单位计划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好几倍:每天都要逐个统计库存种类和数量变化并及时更新上传,对于发布的材料需求信息及时作出回应,对使用情况讨论结果及时统计。但是看到因为她们的付出解决了许多“燃眉之急”,并且易耗件和工器具消耗明显降低,她们打心眼里高兴,“自己再苦再累也值了”。
在线“微课堂”,实现技术共享。
“今天你学了吗”,这是该单位在线“微课堂”开办以来,员工们打招呼的常用语,在线“微课堂”是该单位聘任技术技能人才在授课培训方面想出的新办法、推行的新举措。在日常授课培训过程中,技术“大拿”们发现,集中授课的传统培训方式与日益加快的生产节奏之间存在矛盾,一是不利于员工灵活安排时间,二是一次授课内容过多,不利于吸收掌握。经过充分的调研后,他们借助微信平台推出了在线“微课堂”,分为机械、电气、计量、质检等不同的版块,每个版块由该专业聘任技术人员轮流担任值班老师,采用“精准滴灌”的培训方式,针对员工技术薄弱点定时推出“短小精悍”的学习资料,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培训效果。学员可以在“微课堂”留言版块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交流学习心得、对下阶段培训内容发表建议等等,值班老师会将大家的问题归类后集中做出回应。
在线“微课堂”已经成为该单位员工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上下班的公交车上、班中餐后短暂的休息时间里……总能看到三三两两拿着手机“窃窃私语”的身影。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成功的实现了将技术“大拿”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的实践经验随时随地与大家共享,有力的促进了全员技术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
实时“擂台赛”,实现人才共享。
对于生产中碰到的工艺、设备等技术难题,该单位在微信平台设立了技术攻关“擂台”,动员全体职工踊跃参与,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此举收到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良好效果,突破了基层单位行政管理限制,通过“真刀真枪”的“打擂比武”,使优秀的人才和最佳的方案脱颖而出,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共享。“打擂比武”的过程不仅为解决生产难题节约了时间,而且为全体员工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在已经进行的多次“擂台赛”中,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技术精英崭露头角,以独辟畦径的解决方案屡次夺得“擂台赛”冠军荣誉称号,同时根据相关规定,方案被采用并成功实施后,得到了相应的物质奖励。
据悉,自该项工作实施以来,该单位通过掌上“备件库”、在线“微课堂”和实时“擂台赛”的共享方式使易耗件和工器具费用下降了3%,成功解决技术难题5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0余万元,投放奖励5000余元,广大职工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共享模式已经成为该单位提质增效的新引擎。(作者:陕钢集团龙钢公司 李涛)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