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未来智能攻防战:下一代巨头,将在“AI2B”中诞生
2018-10-19 08:27:28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一场新的2B革命趋势正在兴起,而AI正在扮演其中的先行军。一些准独角兽们瞄准AI2B的大机遇,正朝着独角兽之路发展壮大。创新奇智就是其中一家。

仿佛一夜之间,2B不再是“少数派”关注的问题。无论是传统IT行业,还是互联网巨头,在C端流量日渐枯竭的今天,一个新的动向正在它们之中隐然兴起:通过技术赋能,重塑产业链条,提升企业效率。

但和以往不同,这场全新的B端革命伴随着的,是智能化和数字化结合,对传统行业带来的变革。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人工智能。而当人工智能投资热潮渐趋冷静、环境日益理性,手握AI技术的巨头和创业新贵们,也在面临新技术如何在各行业中寻找合适场景落地的挑战。

只有真正产生商业价值、深入行业的AI企业,才能够在未来避免“裸泳”。

创新奇智依托创新工场品牌和背靠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的强大AI技术专家群,推动AI技术在企业应用落地的尖兵。

这家在今年3月成立的公司,通过AI技术为零售、制造、金融三个行业进行“赋能”。在成立六个月后,已经和原麦山丘、鸿海科技、徐工信息、邮储银行等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

“博士创业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创新奇智融资发布会上,李开复曾如是说。而没有选择在AI创业热潮最猛烈的时间入局,却又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创新奇智,则是希望在一个全新的“后AI时代”,向未来的“AI2B”平台型公司进发。


创新奇智CEO徐辉

后AI时代


创新奇智成立时,人工智能创投圈最热闹的时段已经过去。AlphaGo当年战胜李世石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AI技术的推动和资本热钱的涌入,催生了大大小小的AI创业公司,也带来了不少公司估值的节节攀升。


当时间进入到2018年,AI赛道进入了相对的平静期。当早期的喧嚣退去,中后期考验商业落地能力的时刻到来,越来越多的AI创业公司渐趋安静;AI独角兽们的资本雪球日益滚大的同时,“AI泡沫”是否将迎来破裂的疑虑也未曾停歇。


徐辉具有多年的商业化经验,曾历任 IBM 金融事业部总经理、SAP 大中华区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副总裁。但认真考虑在AI领域创业已经是2017年下半年的事情。这并非是为了在风口过去前抓紧最后一波,在徐辉看来,这个时候,AI创业的真正时间点才真正到来。


在AI创投浪潮的初期,大量的资源投入AI通用技术的研发上,但大量AI初创公司在拿到了融资之后,技术成果是否能够向商业应用场景转化,而非停留在实验室式的科研阶段,是它们不得不面对的考验。


特别是当AI技术曾经爆发式的进步之后,算法、算力和数据的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当移动互联时代流量红利的逐渐消逝,经济增长亟需提供生产提效和降本的新动能,新的AI技术也被寄予期望,是否能够在企业应用和生产制造领域加快应用。


“天时到来了。”徐辉对创业家&i黑马说,“AI技术发展到这个时点,已经具备了落地应用和推广商业价值的时机。”


AI落地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外,就是场景和数据。2016年9月,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成立,承担起对AI技术研发和AI人才培养与储备的工作,并接触和考察了大约20个不同的垂直行业,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发现了大量适合AI技术落地应用适合的场景。“国内的很多行业已拥有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条件。”徐辉说。同时,政府对于人工智能的政策引导力量日益加强,AI应用落地的“地利”条件也在日趋成熟。


徐辉和创始团队盘点和评估了合作的基础。立足于人工智能工程院的技术积累和人才资源,创业的最后一环“人”的需求也契合了。


 “我们不是追逐风口的短程赛跑,而是要拿下一场马拉松。这不是风口最猛的时点,我们也没有追逐短期估值的想法。”徐辉说,“我们不想拿着PPT去讲故事,而是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


这也和CTO张发恩从技术角度对AI发展进程的理解不谋而合。人工智能在经历了从逻辑推理到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阶段,近几年在语音和图像识别领域都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大量算法涌现,这也推动了AI的热度在前两年达到高峰。然而,从去年开始,算法在经历了爆发式发展后,逐渐进入了新的冷静期。


在加入创新奇智之前,张发恩曾任百度主任研发架构师、百度云计算事业部技术委员会主席、百度云计算事业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而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他却意识到,AI技术革命现在虽已平静,但是接下来,对于AI技术向应用转化而言,一个最好的时期到来了。而随着融资环境的缩紧,单纯投注在算法研发、依靠投资输血的公司,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的时间,张发恩将之称为“后AI时代”。在他看来,这段时间不再适合于专注于算法和框架了,而是“应用为王。我们应该沉下心来,把AI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之中。”


张发恩在今年5月加盟创新奇智。创新奇智的管理团队也逐渐形成。徐辉担任CEO;前Google 商务工程部大中华区、韩国及亚太区总监王晶担任COO;张发恩担任CTO。随后,创新奇智也宣布,获得过亿元天使轮融资。

创新奇智CTO 张发恩


AI+2B的巨大蓝海


基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创新奇智为企业客户提供AI技术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


AI2B,和传统2B领域的集成商,以及企服软件和大数据公司也并不相同。“AI+在很大程度上,将重塑企业市场格局。”徐辉说。“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效率和商业价值的推动力,以及传统行业转型的速度和热情,都将远超我们的想象。到 2030 年,中国的 GDP 将达到 38 万亿美金,其中 7 万亿美金为 AI 驱动。”


这是一片蕴藏着巨大机会的市场。当语音、图像识别等AI通用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人工智能这条聚集了巨头和新贵的赛道内,掌握技术武器,扎进垂直行业,是AI创业公司最为明智的打法。


但下沉落地的AI应用,又究竟应该先扎进哪些行业?


在商业领域中,可以和AI产生结合的行业已经多达数十个。但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技术和商业的结合,不仅仅是科研技术的落地,还要在商业能力上具备可形成正循环的能力。


经过调研和思考,徐辉和创始团队为创新奇智选择了零售、制造、金融三个行业。这是三块体量巨大的市场。徐辉向创业家&i黑马大致估算,它们合计差不多是万亿级的市场,赛道广阔,天花板很高。而在AI落地应用的难度上,对于在商业化方面颇具经验的徐辉而言,这也是更容易摘取的“挂得比较低的果实”。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要素之一,而这三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基础都相对较好,拥有大量可标注数据,数据成熟度较高;在其中,已经可以找到一批应用场景和AI技术相结合;而在应用过程中,这三个行业在B端应用上的基因,能够更快地培养客户的付费意愿,并且产品相对比较标准化,有利于快速复制,形成规模化的商业收益。


而真实的AI应用的场景,又应该是什么样子?


2018年上半年,在北京原麦山丘的中关村店和新奥店中,悄然添加了一台新的机器助手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