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姐说】
今年的双11依然火爆,尤其是线下,表现比较突出:饿了么订单增长81%,盒马鲜生销售额增长398%。与此同时其他电商平台新零售也获得了较好的战绩,京东到家总销售额是去年的3倍;永辉超市销售额是去年的2倍;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同比增长132%;小米双11新零售全渠道支付52亿,销量翻番。
换句话说,大家现在比拼的维度是线上与线下的综合实力。
其实作为汽车行业的平台型重要入口,易车也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
第一,截至11日14时整,易车双11订单就突破1万(不含金融业务订单)!第二,易车双11期间直播的“粉丝购车嘉年华”,累计有超52万用户观看!
这两个数据很有意思,前者其实是“线上流量+线下运营”的结果,后者则是新的内容形式“直播”在汽车行业的一次有效测试——易车的数据正是线上和线下运营结合的产物。
而此次双11中,易车的策略就是“大IP、大数据、有福利、趣互动”。不过,杨姐认为,大IP的核心,还是大流量。
拼全网流量时代
互联网公司走向线下,汽车是一个很聚焦的场景——因为可以试驾,需要体验。今年双11前,易车做了两场活动,将博主也“引”到了线下。
第一场是11月3-4号在悠唐购物中心广场举办的“带车‘易’起回家”活动。易车也是下了“狠招”,分别在3号、4号送出2019款宝骏510半价购车资格以及全新奥迪Q2L五万元现金购车补贴两个终极大奖,附带发放了很多购车红包。
第二场是11月10日,即“粉丝购车嘉年华”,易车将十多位人气汽车IP和数百粉丝齐聚豪霆北京顺义赛车场,又引入了联合经销商和厂商,一起举办品牌车展,提供现场试驾新车、IP与粉丝互动指导消费者购车,还设置了很多趣味游戏和抽奖环节活跃气氛,最终吸引超过52万人在线观看活动。
坦白地说,易车那些IP大咖功不可没,无论线上线下,IP都是流量的重要来源。此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任何交易都要依赖于信任。客单价越贵的行业,信任就越重要。IP大咖们不仅帮易车带来流量,还靠自己的专业度来获取粉丝的信任,继而进一步将之转化为订单。
当然,一个订单的完成还有更多的因素,价格、交易便利性以及各种辅助环节。易车围绕汽车的整体生态布局则是其双11业绩的根本保障。
全能体质
总的来看,易车此次的策略“大IP、大数据、有福利、趣互动”中,大IP是导入流量,大数据则是提高转化的工具,金融保障是促成交易的润滑剂,而有福利,则可能是直接拉动成绩的发动机。
此次双11易车的优惠力度——活动车型本身给出的优惠就已经很有诚意。例如易车联合五菱宝骏、北京现代、Jeep等近10个品牌推出了19台5-8折“半价车”,“爆款车”可享四重补贴,同时很多车型都推出千元、万元、数万元现金补贴,1-3年免息贷款,万元购车礼包等,还有数个品牌打出了限时限量一口价秒杀的大力度促销手段。
当然,还有易车平台的各种丰富补贴。
据悉,易车通过自家官网主会场、易车APP、汽车报价大全APP、百度APP、微信朋友圈等多个渠道,以趣味抢红包游戏、红包雨等手段向购车者发放购车券、洗车券、加油卡、京东卡等。
而在购车节人气项目“爆款车”里,购车者除了可以享受4S店优惠、厂家补贴外,易车也以现金补贴、购车礼包的方式回馈购车者。此外,易车还有易鑫的金融补贴,易车伙伴针的11元抵1111元补贴等。
不得不说,市场越低迷,消费者对价格越敏感,就更需要全方位的“照顾”。
例如除了价格外,车型SKU要更多:本届易车双11活动,几乎是全品牌参与,其中主推品牌有30多款,既包含宝马、捷豹、沃尔沃、WEY这样的豪华品牌,也包含宝骏、哈弗、上汽大众这样的大众化品牌,而且覆盖了上万家4S店。
对这一点易车COO刘晓科说的很透彻:一直以来,易车服务用户看车、选车、买车、用车、换车全生命周期需求,致力于成为用户汽车生活连接平台。购车节提供购车优惠福利之外,也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形态与用户建立紧密连接,使其尽享便捷的一站式全新购车体验。
杨姐点评:
今年汽车行业负增长几乎已经成了定局。第三季度,国内汽车整体销量下滑7%。这种情况其实从今年三四月份就已经开始。
2018年3月车市销量仅有171万辆,同比下滑1.72%,4月的销量情况继续恶劣,销量下滑至164万辆,同比下滑1.2%,环比下滑4.09%。尽管每年4-7月是车市传统淡季,但10月份的数字更加让人伐开心:10月份中国汽车销量整体同比下跌11.7%,为连续第4个月出现同比下滑。与此同时,汽车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利润也呈现出严重下滑。
企业在这个时候,大多采取了低价求量的策略——可是,当低增长成为这个行业未来的主旋律,需求疲软、供给过剩的时候,流量就会愈显更加珍贵,注意力更加稀缺。
在这个时候,易车这样的重要入口平台,展现了凭内功和精细化运营提高转化率的本领——这不仅是算法的问题,更是信任以及配套流程的问题,值得同行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