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华上智·平安信托1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投资者和平安信托各执一词。
据署名“平安财富公司受害者”于2月份发布的事件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中写道:2014年11月和2015年2月,平安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分别向30名投资者销售了两款名为“光华上智·平安信托1号资产管理计划”(下称“光华上智1号”)和“光华上智·平安信托3号资产管理计划”(下称“光华上智3号”)。
而投资者表示,此后两款产品跌幅均超过60%,此前业务员的保本保息承诺不攻自破。
2月26日,平安信托方面就此进行了回应:“‘光华上智1号’、‘光华上智3号’均为四川光华上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管理的私募产品,该产品的发行、管理与平安信托无关。”
但平安信托的说法并未得到投资者认同。投资者梁女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述:“在他们多位投资人的经历中,合同签署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在平安财富办公室内签署,而另一种则是平安财富员工将合同送至投资人家中。”
公开资料显示,平安财富为平安信托全资子公司,服务对象多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产品涵盖:信托、基金(公募及私募)、期货、保险等多类金融理财产品。
梁女士出示的光华上智·平安信托1号资产管理计划合同显示,该产品投资标的为平安财富创宏二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但并未注明其资金投向为信托计划的优先级还是劣后级。
对此,平安内部相关人士称:“创宏1号信托计划优先级资金来源是光大银行,劣后级是光华上智,光华上智投的时候说是自有资金,我们调查的时候也认为它是合格投资人,作为劣后没有问题。劣后投资人本来是要用自有资金做劣后的,但是他去募集了资金。”
按照平安信托相关人士的说法,光华上智购买了平安财富创宏二期1号集合资金信托的劣后份额,而且资金来自通过光华上智·平安信托1号资产管理计划等产品募集而来。
记者获得的该产品合同显示:该产品资产管理人为四川光华上智资产管理公司,托管人为平安银行(9.79, 0.12, 1.24%)深圳分行。
但有投资者出示了一份署名为赵某某,且盖有手印的手写“情况说明”,落款日期为2016年2月18日。
在“情况说明”当中,赵某某表示自己为平安财富成都分公司理财经理,其讲述同为平安财富成都分公司员工的张某,为光华上智·平安信托1号资管计划设计者。
赵某某在情况说明中称,据张某向其介绍,该资管计划通过了平安总部风控,而且张某出示了相关邮件。而时任成都分公司总经理李某也对产品销售有明确指示,同时李某在微信上向赵讲解了产品风控情况。赵某某写道:“大概是后台风控沟通,走光华上智,李某明确说产品没有问题,可以销售。”赵某某称,自己在以上情况的基础上才向特定客户进行了销售。
“情况说明”还显示:在产品出现大幅亏损后,平安财富成都分公司上报平安财富总部,平安财富胡一鸣(公开信息显示,胡一鸣为平安信托总经理)到成都处理此事。但胡一鸣在与光华上智、融资方彭元福、客户代表多次沟通后,没有形成解决方案。
记者曾多次拨打赵某某电话未能接通。投资者提供的平安财富销售人员电话接通后,对方拒绝了采访要求。该份“情况说明”也未获得平安财富的确认和回应。
虽然平安信托方面给出了澄清,但投资者并不认同其中的说法,所涉及的两款产品是否属于平安信托产品或者是“飞单”有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