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我国本钱市场针对上市公司召募资金的监管和消息披露首要集合在使用环节,而对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运营形状根基处于消息真空形状。虽然募投项目运营成就的好与坏受许多身分影响,但它依然是投资者检视上市公司募资使用后果、判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首要根据。
以一家中小板公司为例,该公司2007年完成IPO(首发上市),募投项目于2009年年尾投资结束。在此期间,该公司仅在每年的年报中披露陈述期内募投项目资金使用景象,形式包含募投项目当期所发生的收益景象。而在投资完成后的2010年,由于在陈述期内使用结余募资填补流动资金,公司也依然在年报中披露了募投项目当期所发生的收益景象。但到了2011年,该公司的年报便再也没有持续披露募投项目资金使用景象,投资者进而也就没法再从上市公司活期陈述中体味公司募投项手段运营形状了。
现实上,这类景象十分遍及,不只仅是IPO,增发再融资也具有近似成绩。出格是若是上市公司募投项目不是由某个特定的项目公司尝试时,投资者想从上市公司披露的报表中看望募投项手段运营数据都不是一件复杂的任务。
由于良多募投项目在募资前都曾做出过或长或短的盈利展望或阐明,那末那时按照这类展望和阐明介入增发或看好募投项目盈利而在二级市场买入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明显对募投项手段运营形状有知情权,但今朝对募投项目运营形状的针对性、延续性披露较着具有缺乏。
这类针对性和延续性的缺乏源于首要监管思绪的局限。今朝,对上市公司融资行动尝试标准的行政律例十分紊乱,首要包含沪深生意所宣布的《上市公司标准运作指引》、《上市公司召募资金经管编制》;证监会宣布的《证券刊行上市保荐停业经管编制》、《上市公司证券刊行经管编制》等等。
上述相关行政律例对上市公司融资行动从操作法度圭表标准到消息披露都做了具体标准,但首要的出力点在于对募资使用编制及其过程的标准,也就是所谓的“重于方式而浮于形式”,弱化了募资使用结束后对募投项目运营形状的信披要求。
例如,《上市公司标准运作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昔时具有召募资金使用的,董事会该当对年度召募资金的存放与使用景象出具专项陈述”,明显只把监管重点放在募资本人的使用上;而《上市公司证券刊行经管编制》对消息披露的要求截止于新股刊行完成,对前期募投项手段运营形状也没有做划定。
可见,监管层的监管重心在全部上市公司募投过程的前端,而不是募投项目后续的运营。
虽然,其实不是一切的律例都轻忽了募投项手段延续性把守。《证券刊行上市保荐停业经管编制》就要求保荐机构应“延续关心刊行人召募资金的专户存储、投资项手段尝试等承诺事项”;《上市公司召募资金经管编制》要求“上市公司以刊行证券作为领取编制向特定对象采办资产或召募资金用于收买资产的,相关当事人该当残酷遵循和尝试触及收买资产的相关承诺,包含但不限于完成该项资产的盈利展望和召募资产后上市公司的盈利展望”。
由此可见,监管层并不是没有看重到延续关心上市公司募投项目运营的首要性,但对浅显投资者的知情权,却并没有做出呼应的放置。在贯穿连接前端监管的同时,增强对募投项目延续性披露的要求,对投资者和监管层来说都是需求的。(记者 建业)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