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频道 > 通信  
北大拟设“中国学” 被批教授教化形式过广
2014-08-10 05:41:29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李文泽  分享:


  【财新网】(实习记者 刘佳英)静园风浪刚刚停歇,北大燕京书院新设的“中国学”学科方案悄悄进入公示阶段。新方案细化了课程系统等形式,并将本来的一年制改成“国际先生尝试弹性学制”,中国先生两年制。对此,北大教授夏学銮认为,“中国学”规模过广,耽忧教授教化形式能够“大而空”。
  8月4日,中国学位与研讨生教导消息网宣布了北京大学2014年拟增设穿插学科“中国学”的公示。公示显现,“中国学”的选修课由说话类课程和焦点课程组成,后者包含“中国学:研讨成绩与视角”“中华文化的构成与生长”“中华文化史”“中国的伦理次序与焦点价值”等。选修课则包含“中国经济鼎新与生长” “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中国视觉文化的构成“等。
  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向财新记者指出,“设想这些课程的设法主张是好的,可是这些课程太大、太泛,每门都可以伶仃深切研讨”。夏学銮认为,应当连系先生本科的学术布景,有所侧重地进修,而不是笼统地什么都学。
  夏学銮所提的成绩,早在三个月前北大正式宣布“中国学”的设想时,就已有良多学者指出。5月25日,北大英文系主任顶峰枫在《东方早报》发文质疑,“‘中国学’的规模究竟若何界定,让人摸不着脑筋”。
  一个月后,在6月28日停止的“燕京书院与大学鼎新研讨会”上,北大国家生长研讨院教授李玲也揭晓了近似概念。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李玲暗示,“任何一个学科从学术上讲是要有堆集的,也要有鸿沟,内在和内涵都要腐败晰楚。”
  按照公示方案的注释,“中国学”的研讨规模极为遍及,“触及思惟、文化、政治、制度、法则、经济、社会、民族、景象等方面”。中国文化的构成和特质、中国保守文化与现代化过程、中国经济社会构造变化和文化演化、中国社会制度特质及变化等,都是“中国学”的研讨标的手段。
  对此,夏学銮认为,“若是要更好地体味中国,课程设置应当再细化一点,否则教授教化过程中就会大而空。”
  对新方案中的学制调剂,夏学銮认为,比拟北大三个月前传播鼓吹的一年制,此刻的方案更合理,“我感觉一年太短了,缺乏以做深切研讨”。在新方案中,本国先生可以挑选一年到三年的进修年限,而中国先生则需进修两年。
  据悉,北大“中国学”的论证方案及专家评审定见表将公示至9月3日。■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