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频道 > 通信  
【《斗劲》旧文重温】国家与经济
2014-07-11 14:31:17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李文泽  分享:


   王一江|文
  对经济的生长而言,没有什么身分比国家的感化更加首要。认同市场的人都不会承认:好的市场经济,要靠好的国家制度与政策来培育和支撑。好的国家制度与政策,是好的市场经济的条件,而欠好的国家制度与政策,必定以致市场的歪曲和经济效益低下。正是由于国家对经济生长的极端首要性,国家在经济中的感化,一向是列国学术界和政策拟定者最为关心的成绩之一,也是中国鼎新过程中一个永远的话题。若是一个国家的学术界和政策拟定者对国家与经济的联系熟谙不清、思想混乱,那将必定以致决定计划失误,这对经济、群众和国家而言,绝非福音。
  本文的手段,是对相关国家和国家与经济联系的根基实际,做一个斗劲完全和系统的论说。我们这里所讲的国家,是作为一种强制机构和社会效劳机构意义上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概念,是英文中“state ”的意义,而不是“nation ”或“country”的意义。在这里,国家的概念与政府(government )的概念有相当的重合。但在使用国家这个概念时,我们加倍强调它的强制性天性机能,以辨别于政府的良多效劳性功用。
  出格需求申明的是,本文的间接手段,是为会商国家与经济的联系,供给一个实际根本和阐明框架。我们引见和提出的各类实际概念,和对它们的总结、分析和会商,手段只在于申明和论说一些具有遍及性的成绩。有时,为了申明一个概念,我们会提到包含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具体经历,但我们的首要手段,其实不是要会商单个国家某一期间在某个成绩上的具体经历和相关政策。
  我们接待读者使用本文的概念,去思虑和会商具体成绩,但这类思虑和会商应成立在系统和周全把握相关国家与经济联系的实际根本之上,而不是断章取义,双方面的和对号入座式的。
  上面我们从国家本色,国家作为强制机构与经济生长的联系,国家作为经济人与经济生长的联系,向现代国家制渡过渡等四个方面,来会商国家与经济的联系。文章的第五部门是对全部会商的简要总结。
  1、国家本色
  对国家本色的会商,可以用国家的两重身份,三只手和国家成绩素质两难这三组相关的概念来归结分析。这三组概念,都是用国家与经济的联系,来界说和理解国家的本色,这对熟谙马克思主义经济根本和上层建筑联系实际的人来说,应当不会感应目生。
  (一)国家的两重身份
  国家具有两重身份。首先,国家和其他一切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一样,是一个经济实体。其次,国家仍是一个强制性的机构。
  1. 国家作为经济实体
  说国家是一个“经济实体”,是由于它据有资本,聘请休息力,有少量的花费,而且也临盆许多的产物,个中既包含像国防、法则系统这样的公共物品,也包含某些公家产物。国家据有资本,为社会供给劳务和产物,需求花费,在这些方面,和浅显经济人有很大的不异的中央。
  作为经济实体的国家,和浅显经济人的不合的中央在于,它的规模很是庞杂。
  去世界上良多国家,政府都是最大的雇主;国家也是良多最首要的资本的最大据有者,好比地盘、矿山;它的收入是无人能比的。举个例子,小我经由过程量年尽力,有了1 亿元钱,就进入了占总人丁百分比很小的亿万财主的行列,算有钱人了。但中国政府2004年一年的财政收入,就是26 000 亿元群众币。这26 000 亿元财政收入中,快要5 000亿元是2004年新添加的。
  仅这一添加的数字,就超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数十年堆集的财富。国家有这么多的资本,这么大的收入,那末当它作为一个花费者时,它的采办力也是小我或其他机构所不克不及比的。国家把握的资本,和小我及其他机构比拟,真可谓是拔一根毛比良多人的腰捆在一路还要粗。
  熟谙国家作为经济实体“大”这一特性,对理解为什么限制国家如斯坚苦,理解为什么那末多人要经由过程争取和取得国家资本而致富,很是首要。而这两个成绩,正是本文要集合会商的重点。
  2. 国家作为强制性机构
  国家的第二重身份是,它是一个强制性机构。国家对强制力具有垄断职位,这个身份是他人所不克不及具有的。国家垄断强制力,具有武力,是为了起两个感化:对内保证合同的履行,对外保证国家安然。国家对内要保证履行的合同,包含公家世的合同和公共合同。公家世合同指小我之间,企业之间,或小我与企业之间的生意合同。公共合同即我们但凡所说的法则律例,好比,任何人都不克不及暴力加害他人,都不克不及卖赝品,都不克不及净化景象,等等。
  国家的强制力不只仅能用于保证合同的履行,也能用来表达本人的意志。好比说,国家税收的完成,就是以强制力为根本的。小我要取得收入,必需在自愿的根本上,征得他人的赞成,向他人供给有用的劳务或产物,换取对方的酬报。而国家为了取得收入,却不需求与他人交流,只需使用本人的强制力。虽然国家也为居民供给国防等公共产物,但这些产物与国家的收入之间,并没有完全对等的交流联系,也无需遵循双方自愿的准绳。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专政机械,毛泽东更抽象地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国家是强制机构的概念,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实际是很是分歧的。
  (二)国家的三只手
  国家在经济勾当中应当或理想起什么感化?对这个成绩,有三种不合谜底,都可以归结分析地用“手”来比方:无为之手、帮助之手和抢夺之手。
  1. 无为之手
  国家应当是一只“无为之手”的实际,来自经济学的开山祖师亚当.斯密。他把市场比方成一只“看不见的手”,认为自在协作的市场可乃至使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市场上,一切小我都是客观为本人,客观为他人、为他人、为社会而效劳的。经由过程市场交流,经济资本完成最优设置装备摆设,社会福利完成最大化。
  遵循斯密的实际,有了市场这只需用的“看不见的手”,国家在大都景象下就应当充任一只“无为之手”,政府该当越小越好。总的来说,除供给国防、治安、保持和履行合同这些最根基的公共物品之外,政府不应当再去过量地干涉干与经济勾当。换言之,政府主如果充任“守夜人”的脚色。
  亚当.斯密的这一实际,在实际中被美国人耐久奉为典范。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自力。1781~1787 年这13个州组成联邦国会。在这今后的很长时候里,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干与都很是有限。以税收为例,直至1913年第16次宪法修改案经由过程之前的一百几十年间,联邦政府以至无权征收小我所得税。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