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频道 > 通信  
【前方评论】中德联系炽热的背后
2014-07-09 11:32:24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李文泽  分享:


  【财新网】(记者 王玲)十余年前,中国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接见会面德国总理施罗德时,就用“历史最好水平”来描述中德联系。十余年后,总理虽换,中德联系仍被中方视为处于“历史最好期间”,闪现不唯一最好、还有更好之势。默克尔七度访华之际,对欧亚两大经济体这段兴于经贸、基于经贸的联系,双边亦不乏未来彼此协作增强的提醒。
  7月6日至8日,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延聘,德国总理默克尔正式拜候中国,这是她三任总理来第一次访华,也是其任内第七次访华。欧洲列国带领人中,论访华次数,仿佛很难想到居默克尔之右者。第一站不到北京,而是中央乡村,仿佛也不是平常本国带领人访华可为。中德“非凡联系”(special relationship)可见一斑。
  三天路程中,作为中德联系的压舱石,经贸依然是铁打的议题。这一点,从默克尔所率奢华代表团即可知,这一阵营包含西门子、公共等名企高管;期间,中德签署数十亿欧元经贸和谈;成立起初级别财金对话机制;中方颁布发表向德方供给800亿元的群众币境外及格机构投资者额度;另外,两国赞成增强在立异、可延续生长、环保等方面的协作:播种不克不及说不丰。
  “眼下,中国和德国几近可谓‘完善共生’(perfect symbiosis),中国需求手艺,德国需求市场”欧洲对外联系委员会的研讨主任昆德纳尼(Hans Kundnani)在接管财新记者采访时暗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往年3月首次拜候访德之际,在《法兰克福报告请示》撰文亦称,不管从工业生长水平、市场规模仍是从需求格式看,中德两国的互补性都十分一般,协作前景极为广阔广大豪放。
  昆德纳尼暗示,由于中国对机械和汽车的需求,畴昔十年,德国对华出口呈指数级下降。理想上,中国需求被认为是金融危机后德国经济快速恢复的首要身分之一。
  机电产物耐久以来是德国对中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物。数据显现,2013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中机电产物占近40%,其他顺次为:运输装备和光学、钟表、医疗装备。这三类产物占德国对华出口的近八成。
  随着中国经济新一轮鼎新,工业升级和手艺提升,昆德纳尼认为,德国企业将面临来自中国的更多协作,中德“完善共生”的图景将发生修改。他认为太阳能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曾德国企业在这一行业抢先,此刻几近完全败给中国企业。
  “中德协作不止于此,其他行业未来也能够会有,好比汽车行业,德国公司的风险仿佛是它们越来越被挤去奢靡的小众市场。”但德国企业仿佛比昆德纳尼要悲观。欧盟商会5月一份陈述称部门跨国公司认为在中公营商黄金年月竣事,时一位业界人士奉告财新记者,车企,包含德国,认为其黄金年月还未竣事。
  值得看重的是,机电产物不只仅是德国对华出口第一大类产物,同时也是中国对德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物。2013年的数据显现,中德出口到彼此市场上的前五大类产物中,有三类重合:机电产物、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物。往年,运输装备(庖代化工产物)这一类也会重合。有些年份,中国对德出机电产物会同比下降。阐明认为,随着中国向价值链上端移动,中德商业构造有趋同倾向,协作性身分或闪现。
  对中德经贸的应战,默克尔访华前夜,中国驻德国使馆做生意处公参孟繁亦坦言具有,称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中德和中欧工业间协作会逐渐增强,商业磨擦不成避免,以至还能够减轻。一些调查人士认为,中国朝德国视为其计谋工业的移动也许是未来中德联系最大的应战。
  学者认为,德国企业的悲观,必然水平上由于它们认为中国市场添加够快,即使中国公司部门经由过程不公允协作拿走一些市场份额,它们依然可以或许添加发卖。默克尔此次拜候成都,德企主动构造四川等西部省份,被视为是扩大中国西部市场的较着一步。
  7月7日,在与李克强合营召开的记者接待会上,虽然对中德当前的协作,默克尔称感应对劲,她也借机呼吁中国改良市场准入、提高通明度、给德企供给平等候遇。近似的呼吁亦良多见于欧盟商会多年来针对中国做生意景象的调研陈述。
  接见会面李克强前,默克尔还暗示,中德协作已很遍及,接上去需求进一步深化。
  2011年,中德首轮政府筹议期间,默克尔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告竣一个方针——到2015年,中德双边商业额达2000亿欧元。
  随着中德经贸生长,德国或更依靠中国。耐久以来,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商业伙伴;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现,截至3月,中国为德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猛出口来历地。昆德纳尼阐明,德国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未来这一比例随着中德经贸生长或下降。
  “德国和中国之间的彼此依靠其实不合漏洞称,比拟中国对德国的依靠水平,我认为德国更依靠中国,”昆德纳尼称,斟酌到德国的GDP约一半依靠出口。■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