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频道 > 通信  
新中国的第一次制宪大会商
2014-09-23 15:14:14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李文泽  分享:


  【财新网】(财新记者 周东旭)60年前的9月20日下战书5点55分,第一届全国群众代表大会以全票经由过程《中华群众共和国宪法》。 1197名全国人大代表,合营塑造了中华群众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
  中国宪法学研讨会会长、中国群众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近期出书新著《1954年宪法拟定过程》,操纵丰盛的档案材料,周全回顾回头了那段制宪过程,包含环绕宪法相关条目高层的狠恶争辩,迄今看来仍让人沉思。
  “现行宪法系统中流淌着1954年宪法的血液,”韩大元暗示,必定五四宪法,也是对国家根基制度合理性的认可。
  斯大林与五四宪法
  新中国的宪法与斯大林密不成份,开国后,斯大林曾三次倡议中国拟定宪法。
  第一次是1949年7月刘少奇拜候苏联,斯大林谈到,中国共产党应当拟定现阶段的宪法,经由过程选举发生政府。他倡议1954年停止选举,经由过程宪法。
  刘少奇那时问:这是不是指社会主义本质的宪法?斯大林说:不是,我说的是现阶段的宪法。
  第二次是1950岁首,毛泽东拜候苏联,斯大林就中国扶植提出三点定见,个中第三点代表就是倡议召开全国群众代表大会和拟定宪法。
  第三次是1952年10月,苏共召开19次代表大会,中心派出以刘少奇为团长的代表团。刘少奇给斯大林写信,表达了中共中心对拟定宪法的设法主张:在中国是不是需求急于拟定宪法也还可以斟酌,由于中国已有一个《合营大纲》,而且它在大众中在各阶级均有很好的威信,在今朝过渡阶段期间以《合营大纲》为国家的底子大法,是可以过得去的。若是在今朝要拟定宪法,其绝大部门出格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系,也仍是要反复《合营大纲》,根基不会有什么修改,不外把条则的方式及《合营大纲》的称号修改而已。
  斯大林仍保持已有概念,倡议中国拟定宪法。“若是你们不拟定宪法,不停止选举,仇敌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大众鼓吹否决你们:一是你们的政府不是群众选举发生的;二是说你们的国家没有宪法。斯大林以印度为例,印度有宪法并已尝试选举,是以,尼赫鲁便可以说印度是民主的,而中国是不民主的。”
  在韩大元看来,斯大林对新中国拟定宪法的倡议理想上提出了政权的合理性与合宪性,促使中共中心从头思虑制宪的机会。
  对斯大林屡次要求中国制宪的启事,学术界也有不合评价,好比王人博就认为这是想要中国政治体系体例完成苏联化,即向一党政府转换。斯大林的倡议几乎阐扬了感化,1952年12月24日,中共中心向全国政协建议,由政协倡议中心群众政府委员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并拟定宪法。
  斯大林对中国拟定宪法究竟有多大影响?韩大元指出,拟定宪法是中共中心分析了各类身分后所作出的政治定夺,斯大林的倡议只是个中的一个首要身分。1953年,斯大林因病归天,斯大林对中共提出的制宪倡议理想上落空了应有的影响力,制宪方针与根基形式根基上是由中国共产党自立张识来决定。
  毛泽东与五四宪法
  1953年1月,中心群众政府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并由毛泽东提出33名委员名单。年尾,中心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小组,为宪法委员会供给可供会商、点窜的宪法草案初稿。宪法起草小组由毛泽东亲自立持,毛泽东的秘书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等为成员。
  那时肯定的起草任务根基法度圭表标准是:宪法起草小组提出草案初稿——中心政治局会商并初步经由过程——以中心表面向宪法起草委员会提出宪法草案初稿——宪法起草委员会审议和会商——中心群众政府委员会经由过程并交全国会商4个月——全国群众代表大会经由过程。
  12月28日凌晨,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到杭州,住刘庄,开端起草宪法。
  在南下杭州之前,毛泽东曾让陈伯达起草了一个宪法草案第一稿,作为宪法起草小组任务的根本。宪法主如果遵循毛泽东的一系列唆使起草的,叙言由胡乔木执笔,田家英也介入个中。只是陈伯达最初起草的草案并没有被宪法起草小组采取。
  在宪法草案起草过程中,毛泽东不只肯定了宪法的全体方案和编纂准绳,而且对宪法每个部门形式做了研讨,许多条目毛泽东亲自起草,“宪法草案的每章、每节、每条,毛泽东都亲自插手了会商”。
  宪法叙言部门,是由于毛泽东阐明1918年苏俄宪法时,看重到列宁写的《被抽剥劳悦耳民权益宣言》作为第一篇,由此遭到启示,决定在宪法总纲的前面写一段叙言。叙言的起草同样成为宪法大会商中的重点形式,直到来日诰日,学界对叙言的解读仍是宪法学的首要研讨课题。
  毛泽东很强调宪法的说话气焰,在阐明近代中国宪法文件时,他发觉条则不多,文字简明,很浏览,倡议新宪法以100条为好。宪法草案初稿为97条,终究经由过程的宪法为106条。
  韩大元找到毛泽东在杭州带领制宪过程中保留上去的16条批语,他们别离写在油印或铅印稿上。好比,在宪法草案油印打字的第一次修改稿上,全国群众代表大会行使革权柄没有划定国家主席的条目,毛泽东在该条上方写下批语“国家主席的革职”。五四宪法添加了呼应形式,在28条划定全国群众代表大会有权革职中国群众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宪法草案油印打字稿第80条划定:中华群众共和国公民有谈吐、出书、会议、结社、游行、示威和信奉宗教自在的权益。毛泽东在个中“游行、示威”旁画两条竖线,打一个问号,并在上方写下“不写为好”的批语。只是,五四宪法文本仍划定了公民有游行示威的自在,即使在草案初稿中也没有删去。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定见并没有被“毫无条件”地反映到宪法当中。
  宪法起草小组于1954年1月9日开端起草任务,不到40天,提出草案初稿。2月17日,毛泽东给刘少奇发电报,要求中心政治局会商草稿。经由几回会商,3月23日,中共中心委员会正式向宪法起草委员会提出宪法草案(初稿)。
  宪法大会商
  宪法草案初稿完成后,开端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宪法大会商。会商采纳自上而下的法度圭表标准,首先由宪法起草委员会设立的17个座谈小组对草案形式会商和研讨,每组设2—4名召集人。据统计,分组会商共40多天,插手者达500多人,闭会260次,提出的定见除反复者外,达3900多条。
  好比,宪草初稿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宪法注释权的归属,座谈会上就有人提出可将注释权归属人大常委会。
  有的小组倡议,国家主席应当由全国群众选举更好,可以和全国人大议长有所辨别。“国务院”称号可再斟酌,可改成“政务院”。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