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频道 > 滚动新闻  
阅兵报道,无怨背后是“完美”
2017-11-09 07:44:2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Admin  分享:

8月1日,我带着一身尘土和晒肿了的脸,从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回到北京。颠簸了八个小时的车程,下车的一瞬间我抬头看着周围的高楼,突然无比怀念这17天的采访。
 
  在一间帐篷里,我采访了一个女兵,她叫高艺文,是海军陆战队女子侦察队副班长。她和其他79名海军陆战队女队员首次以战斗员身份亮相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场。今年刚满21岁的高艺文身材高挑、长相秀气,笑起来眼睛眯成月牙形。她第一次见到我时眼睛直愣愣地盯着我,许久说了一句,好久没有见到这么白的女生了。
 
  晒了这么多天,我还在抱怨自己晒黑了,而我眼前的这些女兵,黝黑的脸上血丝都清晰可见,却为了这次阅兵,甘愿在烈日下暴晒,没有一丝怨言。
 
  在训练基地现场采访,尽管气候炎热、保障条件差,但前方的记者都干劲十足。
 
  在每天晚上的碰头会上,稿件数量一天天在增加,50条、60条、70条……
 
  “干脆整上90条,用90条原创报道向建军90周年献礼!”一位同志随口所说的建议,没想到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90条报道、献礼90周年,数字的相同不仅是巧合,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
 
  此后,白天穿梭于各个方队的驻训帐篷挖掘采访,晚上回到宿舍加班写稿,怕影响其他人休息,有时候就把电脑搬到会议室,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宿舍晚上11点停水,有时候忙于写稿,连着几个晚上顾不上洗澡……
 
  报道成果是对汗水最好的回报。7月30日上午,手机推送的新华社快讯,在每一个节点都比央视的直播画面要早30秒到达。
 
  阅兵联合指挥部的一名负责同志在看了新华社的报道后评价说:“新华社的阅兵报道和阅兵本身一样,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对于高艺文来说,能接受最高统帅的检阅无上光荣,对于记者来说,能看到自己采写的稿件得到认可无比满足,所以我们付出多少汗水和努力都值得。
 

  短短17天,我看到的听到的故事,只是一小部分,也许大多数故事普普通通,并不惊艳,并不催泪。但是总有一些人留在那里,执着坚守。每一个记者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家故事,只是还没来得及被我们讲述。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