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舆情  
华宝信托稳健发展目标明确 二十载初心不改
2018-11-21 14:41:51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在竞争激烈、高手林立的信托行业,作为一家“中生代”的信托公司,华宝信托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存在。

1998年10月,在中国的“钢铁巨人”宝钢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华宝信托作为集团金融体系的重要一员,在黄浦江畔正式开业。

二十年来,这家携带着产业巨头基因的信托公司,深谙金融与实体产业共生共荣的关系。“秉承股东方‘产业金融深度合作’的战略定位,华宝信托以‘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理念,坚持专业化和差异化发展的基本战略,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稳健增长之路。”回顾起公司20年来的发展之路,华宝信托总经理张轶语带自豪。

虽是信托业的“新兵”,但他对于华宝信托未来的发展规划仍清晰而明确。站在新的历史时点,作为连接实体经济与金融业最有效的渠道之一,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重视合规、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华宝信托开始新一轮征程时的发展准则。

产融结合“钢铁巨人”的金融布局

1995年,在国家编制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同时,宝钢集团也开始着手编制自己的发展规划。

彼时,华宝信托首任董事长王世宏提出了宝钢金融板块“一行三司”的发展设想,即建立一家投资银行,组建一家证券公司、一家信托公司、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形成宝钢独立自主的金融体系。这一金融发展设想得到了宝钢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宝钢钢铁、贸易、金融三位一体的战略构架初见雏形。“钢铁巨人”的金融事业亦由此正式起步。

1998年正式成立并营业后的华宝信托,血液里流淌着“钢铁巨人”的产业基因。而20年来坚定地走产融结合的道路,也是华宝信托相较于其他信托公司的优势与特色。

据张轶介绍,依托宝武集团的多领域产业背景与资源实力,华宝信托打造出“中国宝武产业资源+华宝信托资产管理”的多资源整合营销模式,与集团相关产业单元在产业布局、资金运用、财务优化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有效支持了实体企业的发展。

事实上,宝钢集团在2011年就提出了“产业金融深度合作”的战略定位。华宝信托经过多年的探索,与集团各子公司开展全面合作,先后实践了多领域的联合展业。比如,之前华宝信托协助武钢集团进行资产盘活和产业结构优化,经过深度金融服务,实现了产融结合“1+1>2”的效果;而与宝钢股份、武钢集团、宝钢财务、鄂钢等开展的合作,也让华宝信托开始进行多元化业务的布局和探索。

“在华宝信托目前的产融合作模式上,多领域联合展业、供应链金融、PPP等形式应用较为广泛。”张轶介绍道。在张轶看来,信托作为一种独特金融架构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信托既可在宏观上作为投融主体,进行股权投资或债权融资;亦可在微观上切入集团各板块业务特色,进行定制化服务;也可以作为集团业务的通道,实现财务与结构优化。”

创新引领差异化发展成特色

从1998年10月起步,截至2017年底,华宝信托受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达到5956亿元(不含企业年金),已累计为客户实现收益1501亿元。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成果背后,是华宝信托一直坚持的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策略。

1999年,刚刚起步的华宝信托便在债券承销业务和财务顾问业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承担了梅山债券、东风汽车债券和浦东建设债券承销、分销工作,并担任宝钢钢管股份公司和三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顾问。2000年,华宝信托担任宝钢债券主承销商,提前18个工作日完成了宝钢20亿元债券的销售工作。2001年,华宝信托成为全国首批获准重新登记的5家信托投资公司之一。

在业务资格方面,华宝信托在行业内也居于领先地位。2005年,公司首批获得新股发行询价对象资格,并取得人社部颁发的企业年金“法人受托机构”和“账户管理人”两项业务资格,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法人受托机构”和“账户管理人”资格的信托公司;2006年获得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2008年获得大宗交易系统合格投资者资格;2011年获得股指期货交易业务资格;2012年获得受托境外理财业务资格;2015年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

一项项业务资格的获得,折射的是华宝信托持续创新的发展举措。而部分特色业务的发展,也成为华宝信托向大众与业界亮出的闪亮“名片”。

以QDII业务为例,华宝信托作为信托业内获得QDII额度最多的信托公司,付汇总额达到19亿美元。自2012年首只受托境外理财信托“华宝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