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造学生喜爱并且能够终生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2017年开始组建“乡土记忆与文化传承”主题教学团队,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2018年下半年,“乡土记忆与文化传承”主题教学团队老师们,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重点推进“乡土记忆与文化传承”现场主题教学,先后三次到淄博市博山区青石关村、周村区万家村和李家疃村、桓台县城南村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青石关村是北方农商文明融合的典型代表,学生们了解了清咸丰举人魏金标故居和清光绪举人陈文祥故居为代表的古建筑和耕读文化,了解了颜文姜孝顺公婆感人传说以及传统孝文化,参观了颜文姜祠古建筑群落。在万家村和李家疃村,学生们了解了万家村毕氏家族26字家训“守前谟,不居间,不放债,不攻煤井;愿后世,学吃亏,学认错,学好读书”,了解了以“九门一庄”和“八门一府”为代表的极具明清特色的古建筑群的特色和历史。在桓台县城南村,同学们通过对忠勤祠和四世宫保坊的了解,明白了“清身洁己”、“清慎勤”以及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朴素道理。王重光所定家训“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更是让学生们印象深刻,他们纷纷表示,一定将多读书,多行道义,将“清身、洁己、自律”的美德充分发扬在日常学习和为人处事过程中。
“不要小看梁家河村,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的确如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乡村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而言,乡村是有大作为的地方。
通过“乡土记忆与文化传承”主题教学活动,让思政课走出课堂,走进乡村,让大学生们充分了解中国的基层社会和群众需求,让大学生们充分了解优秀乡土文化,这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张靖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