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别让危险“冠名”了孩子的童年
2017-07-11 12:43:00  来源:央广网  作者:Admin  分享:

据媒体爆料,继“牙签弩”之后,市面上又惊现了另一种危险玩具:电人玩具,它们以笔、枪、魔方、口香糖等多种造型出现在市面上。特别是在学校周边的小商店里,这些“玩具”还被摆在显眼位置,卖得火热。爆料的视频中显示,不少成年人触碰到这些“玩具”都会有较大的触电反应。经过示波器测试显示,电人玩具枪放电瞬间的脉冲电流为88赫兹,电压则高达600多伏,而正常的照明电压才220伏(安全电压为36伏)。由此可见,此类玩具对人的危害极大,然而比这些玩具更危险的却是那些伸向学生群体中的黑手。

  危险玩具屡禁不止,首先来说,生产商是“罪魁祸首”。市面上大多数危险玩具都是“三无”产品,产品质量及安全得不到保障。许多不良商家为了逐利,生产“有吸引力”的玩具,将玩具的危险性置于不顾,是生产安全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其次,这些危险玩具能够在市面上广泛流通,是有关部门监管的不到位。的确,面对花样百出的玩具,想要监管面面俱到有难度,但是这并不能作为监管不力的借口。有关部门要扩大监管范围,对待危险玩具要嗅觉敏锐,减少“先曝光,后行动”的滞后性。同时出手要快,避免危险玩具流入到更多孩子的手里。整治不法商贩动作还要“狠”,坚决打击违法生产行为,加大对“三无”产品生产商的处罚力度,彻底打消危险玩具生产销售产业链。

  另一个角度讲,危险玩具拥有较大的市场,也应该在其购买主体上做工作。危险玩具能吸引中小学生注意首先是孩子的猎奇心理,其次是孩子对这些玩具的危险意识不足,更可怕的是有些孩子知道危险性但是故意为之。面对这些“成长的烦恼”,我们不能总是用“熊孩子”一言以蔽之。家长和学校都要加强教育引导,关心关注孩子的生活和课余活动,及时发现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引导他们开展积极有益的娱乐时光。对于危险性游戏,要坚决杜绝,决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暴力的种子。

  危险玩具是具象也是缩影,接连的曝光也让更多的目光聚焦在青少年教育和成长安全方面。关注、呵护每一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希望家长、学校、企业、政府能够从各自的角度上多出一份力,多尽一份心,共同守护好孩子们成长的空间。(文/李楠)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