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长篇小说《陌上》:乡土叙事和现实题材的新范本
2018-11-16 11:19:09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中新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 高凯)从生活细部切入,以同情的理解的悲悯的眼光,打量乡村,书写乡村,将现实题材以审美的方式融入文学,作家付秀莹的长篇小说《陌上》一经推出便赢得文学界的广泛认可,被认为是乡土叙事和现实题材的新范本。

  “《陌上》接续中国田园牧歌式文学的传统,用传统的笔调,描绘出今天中国乡土现实在时代洪流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继承了鲁迅乡土小说的启蒙传统,批判现实,在继承中又做出了改造和变化。”近日,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付秀莹长篇小说《陌上》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说。

  《陌上》是付秀莹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华北平原上“芳村”在时代巨变中的精神变迁。小说以散点透视的笔法,勾勒出一幅乡土中国的精神地图,细腻地描绘了乡村各色人物独特的生命体验,呈现出一种中国传统的美学风格,冲淡平和的气韵中,也暗藏着雄奇的狂野气势。全书30万字,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近日荣获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付秀莹长篇小说《陌上》 超侠 摄

  付秀莹还原了乡土小说中许多被忽略掉和遮蔽掉的元素,比如节气、时令、风景、人情世故等,体现了作家对文学本质的深刻理解。吴义勤评价,《陌上》是从文学本身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宏大主题入手,从生活细部切入,以同情的、理解的、悲悯的眼光,打量乡村,书写乡村,将现实题材以审美的方式融入了文学。

  付秀莹说:“乡土题材与文学的审美,有一种天然的本质联系,作为从乡村走出来的作家,虽然已离开故乡多年,我的精神永远眷恋乡土,那是我精神意义上的故乡。”

  文学评论家王干认为,《陌上》的思想之源、艺术之源、文化之源可以上溯到中国古典名著,比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付秀莹在乡土叙事和现实题材创作中,寻找到了新的出路和新的风格。站在新时代的乡土高地上,经历了从温暖到雄奇到狂野的转身和蜕变,抒写出在大时代中爱恨交加、悲喜交集的复杂难言的历史情感。

  评论家梁鸿鹰指出,付秀莹对语言的精雕细琢,以及无线延展的网格状结构,使得作品呈现出清明上河图卷轴般的精美,没有开始,没有结尾,它展现了一个美妙的悠长的过程。这是一部抒情长卷,也是一部叙事长卷,代表了中国乡村文学中新的突破。(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新闻专题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央领导机构 习近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今日推荐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