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现场·会场·主战场
2017-11-27 19:59:10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杨鸿  分享: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这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工作常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廖俊波的“现场控”就是对十九大精神的最好诠释。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不怕苦不言累,勇于担当。会场到现场说近只有“最后一公里”,说远十里遥遥,百里迢迢,走一趟要舟车劳顿,栉风沐雨。边远的地方还要翻山越岭,自然是劳其筋骨,汗透衣背。比起坐在会场听汇报,看材料,作报告,要辛苦百倍,没有这种担当,自然不愿多去现场。所以说,去现场是一种精神使然。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是一种方法。南平市委市政府为强化党员干部担当尽责,推出了“一线工作法”、“倒逼工作法”等工作机制,廖俊波身体力行,远离文山会海,自觉地到现场去感知群众的冷暖,体察企业的喜忧,省去了从会场到现场的诸多“中间环节”,从而创造了“俊波速度”。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是一种作风。到现场去有真去假去之分,有的同志去现场是坐在车上转转,隔着车窗看看,当“过路神仙”,这只是身到并未心到。唯有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下到田间地头、走进厂矿车间,跟群众零距离,心贴心地互动,才能吹糠见米地发现真相,抽丝剥茧地发现规律,从而科学决策,亮出实招。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是一种能力。到现场去是要直面问题碰撞矛盾的。一线情况错综复杂,与一线群众面对面,有时要面对怨言和骂语,能不能将“龙卷风”化为“毛毛雨”,能不能当场拍板解决问题,都考量着一个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智慧。“没有两下,莫走乡下”,廖俊波正是有这种胆魄和能耐,才敢掷地有声地说出这句话来。

会场、现场都是我们的工作平台,都是干事创业的主战场。我们要多到征迁一线、项目一线、绿色产业前沿去,像廖俊波那样,在现场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浓浓气场,并在那里建功立业,书写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篇章。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