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推荐  
To B 时代来了,看懂的寥寥无几,传化智联异军突起靠什么?
2018-12-10 15:09:40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如果你现在还听到别人叫喊“互联网+”“O2O”,我可以告诉你,这种观点已经落伍了。

这是因为一场崭新的商业风暴将再次来袭。大多数企业还沉浸在消费互联网的热闹之中,下半场的产业变革已经悄悄打响。

不错,这个时代变化就是这么快,你稍不留神,就会错失一个时代。这股革新力量就是产业互联网。

在兴奋与焦虑交织的情绪里,“下半场”正在成为互联网圈的核心话题。

传统互联网的上半场只是一场关于“消费互联网”的竞争,C(即Costumer,消费者)端的个人用户是巨头们争夺的核心目标,他们希望把每个人的生活线上化、数据化。

于是,人们开始用手机买机票、打车、订酒店、聊天、购物、看新闻……而百度、腾讯、阿里等公司一跃成为巨头公司。

如今,互联网浪潮正从过去的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巨头们正在把“矛头”从C(消费者)端转向B(企业)端,他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入互联网,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最终打造一个万物互联的新世界。

制造、金融、医疗、汽车、物流、通信、交通、城市管理、政府服务……似乎每一个领域都是“想想就很激动”的万亿级市场。

“To B or Not to B”,成为传统互联网巨头们的一个新命题。

科技巨头争抢 to B业务

事实上,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几乎都在重估B端的价值。

马化腾显然意识到了这种危机。

最近一次,腾讯进行了一轮大刀阔斧的业务架构调整,核心目标就是“拥抱产业互联网”。7年前,腾讯用微信颠覆QQ,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这一次转向产业互联网,马化腾显然不想错过下半场。

我们知道,云计算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但在云业务板块,腾讯起步太晚。2010年,马化腾与马云、李彦宏同台,误判云业务发展前景。这一旧事常被翻出,作为腾讯的战略失误。

2016年起,腾讯云成为腾讯集团的战略级业务,马化腾几乎每出席一个活动,就谈“用云量”,将一个地区使用云的程度与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挂钩。

在腾讯云之前,阿里云保持着先发优势,后面还有一大批新兴的追赶者。华为、紫光集团、浪潮等传统IT厂商,从2017年起火力全开进军公有云。

相较之下,百度选择的切入点是人工智能。李彦宏称,百度AI技术已经在三大产业的15个行业得到应用,并在to B企业市场上取得了突破。

为什么大家现在都开始说要做to B?

除了消费互联网结束、产业互联网开始这个讨论,更重要的是,国内产业格局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一方面是消费互联网红利的消失,不论衣食住行哪个领域都是一片红海,下一波红利将来自仍未爆发的产业互联网,而这将是一个比消费互联网大得多的巨量市场。据估算,产业互联网的体量可能会是消费互联网的100倍。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更换引擎,比如过去处于产业价值链底端的中国制造。尤其是这两年,供给侧改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已经逼得企业不得不去拥抱新技术。

To B时代,“重公司”的春天来了!

大结构调整的时候,生死存亡和机遇并存。

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to B能力。在互联网企业的to B的新竞赛里,谁能帮助B端提升运营效率,更好地配置资源,更好地服务客户,谁将赢得未来。

过去人们都在想着如何把公司“轻资产化”,而在未来,更多要考虑的是怎样打造一家“重公司”。浙江的一家物流标杆企业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