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推荐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南安眉山大厝有特色
2018-12-04 14:53:28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乡出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根据规划,眉山乡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上将呈现“一心、两核、三区”,一心即眉山乡旅游集散中心,两核即观山村旅游服务核、高田村旅游服务核;三大区即文化体验区、生态休闲区和古村茶香区。笔者从南安市眉山乡获悉,目前,该乡着力推进交通先行计划,现有通往眉山的交通要道达到9条,已在观山村设立眉山旅游服务中心和农特产展示厅,成立眉山乡导游志愿者。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该乡观山村2014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017年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2018年入选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日前,小编带你走进南安市眉山乡,去探寻其乡村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推介的闽南古大厝。

池塘湖大厝

百年古厝,见证岁月沧桑

池塘湖大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斑驳的外墙和周边丛生的杂草,能见古厝历经的沧桑。

据了解,古厝为印尼爱国华侨李功藏所建。当年,李功藏少怀壮志随父漂洋过海、艰苦创业。

清光绪庚寅年(1890年)衣锦还乡建造了这幢传统的二进五开间双护厝的皇宫起大厝。大厝无论是拼花还是雕饰等细节方面,或多或少融入了南洋元素。相传,建造大厝之时,李功藏访精工,聘良匠。落成之时,安金刻柳,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燕脊飞天。大厝竣工于清光绪乙未年,历时五年,占地一亩多。大厝屋脊高翘,大厝外墙青草石和白石再加红砖垒砌,精美的石雕、木雕则让人惊叹。厝内花罩、飞罩、花窗、浮雕饰物等工艺运用普遍,许多石构件、木构件都属难得一见。所刻之物,不管是海里游的,还是山上跑的,龙凤鱼虾,花草鱼鸟,这里都能找到。这些雕刻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刻工精细,刀法流畅。大厝厅堂有名家诗文书于屏,“观察”“选魁”“选元”匾额悬于堂,木斧木刀列于侧,人文华彩、肃穆庄严。整幢大厝形似殿宇,富丽堂皇,蔚为壮观。

池塘湖番仔楼

中西合璧,堪称建筑瑰宝

这幢番仔楼实在不简单!据说,大约是在1899年,李功藏回乡建中西合璧的池塘湖番仔楼时,建筑所用图纸均由享誉海内外、中原地区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傅维早和著名印尼荷裔建造师联合设计,所聘工匠先养三年进行考查,所选材料务求精良,“每一块墙砖、柱石,都是手工打磨而成的,屋内的地板砖则是千里迢迢从南洋运来的”;这些材料全部用船运到南安仑苍珠渊港渡口,当时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只好用人工搬回。要知道,每根石柱有千多斤,需要24个人用肩头抬,沿着崎岖不平的陡峭的山路,从山脚抬到山顶,走十余公里,须经过两天的时间才能把石柱抬到建筑工地。还有,原来这个地方是滑坡地,为了使楼房坚固,特从坡底下开始筑挡土墙,挡土墙共分四层,为了挡土墙的坚实不变,砌体后面填用的土是经过筛选后打实再用的。所以大厝经过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墙依然笔直如新。”

番仔楼四四方方,上下两层,共有五十六个拱,线条硬朗。细看它那些西式拱形廊柱,用料却是闽南的红砖;屋里铺着南洋特色瓷砖,走廊过道则是花岗大石条打造。为了使拱牢固坚实,当时没有水泥,就用石灰和红糖加工成黏合剂,然后砌拱。师傅精心琢磨,细心铺设地板,百余年来,走廊四周,任凭雨水浇淋,总是滴水不穿。还有那个屋顶,有些像宋式的歇山顶,屋坡柔和流畅,翘角简洁平缓,给大厝增添了舒展大度的气魄。池塘湖番仔楼全部工程至清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历时十年,耗资10万两白银,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李功藏建厝时,之所以定下了“外西内中”的建筑风格,是与他在印尼做生意的经历分不开的。如今,虽经世事变迁,但番仔楼依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如一颗瑰宝镶嵌在这个小山村里。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有观山富,没观山厝;有观山厝,没观山富”,说的便是李功藏的个人功绩、所修建的池塘湖大厝和中西合璧的池塘湖番仔楼。

产乾头新厝

文化味浓,状元吴鲁留墨

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呼吸着周围新鲜的空气,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产乾头新厝”。离大厝还有数十米远,就能感受到这座大厝的宏大气势了,随之而来的,便是那种片刻之间能嗅见的文化韵味。

据了解,这幢“产乾头新厝”由李成器在二十世纪初所建,是一座双头护厝的红砖大厝,是土木砖石竖挡起的皇宫大厝。大门前有泉州最后一名状元吴鲁的题字以及曾道的《九思》,还有镜潭先生的笔记。仔细上前查看,石刻上的对联“古寨青岗浮玳瑁,名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