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制造业主辅分离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和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晋江市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主辅分离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市制造业主辅分离工作稳步推进。为全面了解晋江市制造业主辅分离发展情况,摸清制造业主辅分离发展的主要特点,更好地促进晋江市制造业主辅分离发展,2018年7月至8月,晋江市统计局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及深度访谈的方式,对晋江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开展“晋江市制造业主辅分离意愿调查”工作,并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晋江市制造业主辅分离发展主要特点
本次调查最终采集有效问卷464份,开展座谈会1场,企业深度访谈5家。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464家制造业企业中,有109家企业明确表示进行了主辅分离发展,占比为23.5%,接近四分之一。从具体情况看:
(一)大型及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程度较高。从制造业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程度较高,达到34.5%;而小型企业主辅分离程度相对较低,为17.6%。从制造业企业所有制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合资等其他类型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程度较高,均达到33.3%;而台资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程度较低,为7.7%。从制造业企业所在产业或行业来看,传统支柱产业主辅分离发展程度相对较高,为23.7%,其中建材陶瓷产业主辅分离发展程度最高,为28.2%;而新兴产业主辅分离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为22.6%,其中智能装备及机械制造主辅分离发展程度最高,为54.5%。而从制造业企业成立时间来看,成立5年以上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程度较高,为24.0%,其中成立10-15年的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程度最高,为31.7%;而5年以下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程度较低,为10.5%。
(二)物流运输是主辅分离企业主要分离业务。从已进行主辅分离发展企业分离业务流程或环节来看,有47.7%的企业对“物流运输(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等环节进行了分离发展,占比最多;其次是“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和“检验检测”,其占比分别为26.6%、20.2%和20.2%;而对“原料采购”、“售后维修(设备维护、售后服务等)”及“品牌运营”等业务流程进行分离发展的企业占比分别为11.0%、10.1%和4.6%,占比相对较少。整体而言,在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发展过程中,企业更愿将物流运输及部分产品生产等附加值低或“微笑曲线”底部环节进行分离发展。
(三)降低辅业运营成本是主辅分离主要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已进行主辅分离发展的制造业企业中,有54.1%的企业分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避免辅业运营成本与风险,以最少成本换取最优服务”,占比最多;其次是“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主业,提升竞争力”和“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推进产业升级”,占比分别为46.9%和24.5%;而因“其他”和“优化企业纳税结构、获取节税收益,为企业减轻负担”目的而进行主辅分离发展的制造业企业占比较少,分别为7.1%和5.1%。
(四)立足本地资源进行辅业分离是主要形式。在已进行主辅分离发展的制造业企业中,有71.6%的企业是在晋江本地设立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或将业务外包给本地其他公司;有15.8%的企业是将业务外包给厦门、泉州等外地其他公司;有12.6%的企业是在外地设立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而企业将辅业外包给外地其他公司或设立独立核算分支机构的主要原因是“业务拓展需要”,占比为77.8%。整体而言,企业在主辅分离发展过程中,主要还是根据自身发展,依托本地资源优势进行主辅分离工作,这促进了本地服务业的发展,与政府鼓励制造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发展,促进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目的相一致。
(五)降低经营成本是主辅分离发展主要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在已进行主辅分离发展的制造业企业中,有63.0%的制造业企业表示通过主辅分离发展,企业“节约了投资,降低了经营成本”,占比最多;有45.0%和33.0%的企业表示通过主辅分离发展能“提高运营效率,促进主营业务更快发展”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有25.0%和24.0%的制造业企业表示通过主辅分离发展促使企业“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和“解决了专业人才瓶颈”;而仅有9.0%和2.0%的制造业企业表示通过主辅分离发展能让企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解决产地不足等“其他”问题。
二、晋江市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发展意愿
(一)物流运输是企业主辅分离优先考虑分离业务。从制造业企业愿意分离的业务流程或环节来看,在计划进行主辅分离发展的制造业企业中,有52.2%的企业首先考虑分离的业务是“物流运输(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等附加值较低的业务,占比最多;其次是“原料采购”,占比为34.8%;“产品销售”和“产品生产”占比均为30.4%,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企业对“品牌运营”、“咨询管理(咨询服务、信息服务等)”、售后维修(设备维护、售后服务等)、“检验检测”及设备安装等业务分离的意愿较低,其占比分别为13.0%、13.0%、13.0%、4.3%和0.0%。
(二)服务外包是企业主辅分离最愿接受分离方式。从计划进行主辅分离发展的制造业企业愿意接受的主辅分离发展方式来看,因服务外包形式前期投入少,能节约企业前期投资,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与风险,故有52.2%的企业愿意将“服务外包给其他公司”,占比最多;其次是“设立独立核算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占比为43.5%;而选择采用合作等“其他方式”分离的企业占比较少,仅为4.3%。
(三)三年内完成分离是计划主辅分离企业预期进程。从计划进行主辅分离发展的制造业企业分离开始时间来看,有57.1%的企业会在“2-3年”内开展主辅分离工作,占比最多;有38.1%的企业会在“3年以后”开展主辅分离工作;而仅有4.8%的企业会在“1年内”开展主辅分离工作。从主辅分离的进程来看,有59.1%的企业会在“三年内基本完成”主辅分离工作,占比最多;有22.7%的企业“需要更长的时间”;有13.6%的企业会在“两年内基本完成”主辅分离工作,而仅有4.5%的企业会在“一年内基本完成”主辅分离工作;企业对主辅分离工作较为谨慎,计划花费时间大多在三年及以上。
(四)成熟产业配套是企业主辅分离首要考虑条件。从实施主辅分离发展条件来看,有68.1%的企业认为若要实施主辅分离发展,应“拥有成熟的本地配套产业服务支撑”,占比最多;其次是“具备完善的分离发展政策”和“政府部门为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相关工作提供便利”,其占比分别为57.9%和40.4%;而认为“分离发展对公司有明显利好”和“公司自身发展壮大”占比均为29.7%。整体来看,当前晋江市制造业主辅分离发展程度不高,在推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包括完善配套产业、制定相关政策等,为企业主辅分离发展提供便利。
(五)税费和人才是企业主辅分离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政府支持和引导是促进制造业企业进行主辅分离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也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指导和支持。调查结果显示,计划进行主辅分离发展的制造业企业最希望得到“税费优惠”支持,占比为78.3%;其次是希望得到“人才支撑”,占比为65.2%;希望得到“资金奖补”和“发展配套服务”支持的企业占比均为52.2%;而仅有26.1%的企业希望得到“土地优惠”的支持,占比较少。
三、促进制造业主辅分离的对策建议
加快制造业主辅分离是贯彻落实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主辅分离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对促进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企业主辅分离发展意识。一是精心组织人员,编制主辅分离发展宣传册,阐明主辅分离内涵、可分离流程或环节、主辅分离形式、对企业好处等,通过成功案例的形式,让事实说话,消除企业对主辅分离的认知模糊,提升企业对主辅分离的认识。二是定期组织开展“制造业主辅分离发展专题报告会或企业家研修班”,邀请业内专家对企业主辅分离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提升企业主辅分离发展意识和信心,更好地促进企业主辅分离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引导,发挥政府主辅分离引领作用。一是加强对全市主辅分离工作的领导,成立制造业主辅分离工作领导小组,为全市主辅分离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积极制定制造业主辅分离发展促进政策,通过政策引导,调动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企业重点关注的税费优惠、人才支撑、营业许可证等方面给予主辅分离企业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利益,通过政策护航、利益刺激来促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发展。三是做好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的基础保证工作,在分离前、分离中及分离后提供全流程的指导帮助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在主辅分离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分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完善配套,解决企业主辅分离后顾之忧。一是丰富和完善配套产业内容,按照产业链的发展要求,梳理各产业链条,针对目前产业链上缺失的业务流程和环节,加快补足配套产业短板,尽快完善配套产业。二是提升配套产业整体服务水平,如针对企业优先考虑分离的物流运输,大力发展精细化和可定制化的物流服务,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满足企业对物流发展的精细化要求。三是建立和完善配套产业服务信息对接平台,使相关配套产业服务需求和供给能得到充分对接,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满足制造业企业辅业分离发展的需要。
(四)因企制宜,创新企业主辅分离发展模式。一是针对制造业企业发展实际,确定重点分离企业,对经营多元化,覆盖研发、生产、销售、运输及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多环节的企业及分支机构多、营业收入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优先分离,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制定具体工作推进方案,促使企业尽快开展分离工作。二是在分离业务上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重与制造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科技研发、物流运输、营销销售等业务的分离,同时对业务广、专业人员集中、规模较大的企业,鼓励其优化人员组合,分离发展检验检测、咨询管理等业务。三是创新企业主辅分离发展模式,将主辅分离工作与提升产业价值链、增加附加值、实现规模化等结合起来,推进制造业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工作与细化、深化专业分工相结合,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附加值较高的服务环节延伸;同时加强行业内同类业务整合,通过分离企业间的合作,组建立足于行业内、针对本行业服务的专业化服务公司,做大配套服务业。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