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推荐  
消费需求总体平稳 促进三产稳步发展
2018-11-21 08:56:22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2018年1-10月晋江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简析,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趋好、第三产业呈现较快发展的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保持协调发展。其中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8.01亿元,同比增长10.5%,但增速比上年度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0.91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7个百分点;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27.10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

一、运行特点

(一)从消费区域看,城市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市区青阳、梅岭、罗山、新塘4个街道完成限额以上零售额128.99亿元,增长10.7%,占全部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54.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2.8%,拉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个百分点。

(二)从行业消费看,住宿餐饮业消费增长快于批发零售业。虽然受中央“八项规定”影响,公务消费有所减少,但由于餐饮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及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促使外出就餐和亲友团聚次数的增多,带动了住宿餐饮业的较快发展,2018年1-10月全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35亿元,增长16.8%。

(三)从企业规模看,规模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2018年1-10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0.91亿元,同比增长1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2017年的42.4%提高到本月的43.4%,对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60.7%,拉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个百分点。目前全市纳入统计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共933家,其中,零售额超亿元企业达7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4家,实现零售额184.3亿元,同比增长20.9%,占全部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达到73.4%,对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9%,拉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个百分点。

(四)从支柱行业看,汽车行业仍是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市限额以上汽车业实现零售额126.73亿元,增长15.7%,分别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零售额的21.9%、50.5%,分别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3.3、7.9个百分点,对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零售额的贡献率分别达31.2%、51.4%。

二、应关注的问题

一是小规模经营格局尚未改变。消费品市场的活跃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限额以上企业的带动,限额以下企业的增长相对有限。目前,我市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商贸流通业规模甚小,规模效应相对较低,影响企业发展后劲。2018年1-10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占比为56.6%,即市场经营主体仍然是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规模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因此加快大型商业设施的建设和引进,培育、发展大型商贸企业,是我市商贸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是行业集中度太高。目前我市仅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三大行业的零售额限额就占了全部限额以上零售额的75.1%,行业集中度高、结构单一。这3大行业的发展形势直接左右着我市限额以上零售额的发展。

三是电商对实体销售影响越来越明显。电子商务的不断推进以及各品牌电商对消费者影响的逐步扩大,网络购物、电视购物等新型购物形式凭借快速、便捷、价廉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对实体商店形成不小的冲击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形市场的增长。

四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直接造成了居民商业消费底气不足,从而抑制消费市场发展。

三、加快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做大做强商贸主体。大力引进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大型商贸企业入驻晋江,并注册具有独立核算的法人公司;着力培育一批本地商贸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发挥龙头示范效应作用;引导更多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户或产业活动单位注册为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并尽快纳入限额以上统计范围,实现“小转限”,不断扩大限额以上规模总量;同时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商业经营主体和多样化的商品经营形式,改变行业集中度高、结构单一的状况。

二要完善载体平台建设。一要大力发展专业市场,根据我市工业生产“两头在外”个特点,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加强二、三产业间的相互渗透链接,促进生产性服务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形成与工业经济齐头并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二要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依托城市更新和几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吸引更多大卖场、高档酒店、特色餐饮入驻,促进商贸、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零售额比重;同时,加大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力度,构筑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流通平台,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做好产销分离,设置企业营销中心、并积极引导在外发展的企业将企业总部、商业营销和税收回归晋江。

四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发展网络经济是大势所趋。要积极引进阿里巴巴、淘宝等网络平台,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创新营销模式,拓展网络市场。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