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内蒙古行展映仪式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举行(王小东摄)
央广网鄂尔多斯7月11日消息 今天下午,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内蒙古行展映仪式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举行。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泰国的五位专业电影人,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南亚地区广播中心记者和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经过10天的拍摄与制作,共完成了5部反映鄂尔多斯“工匠·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纪录短片。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翠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高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集制作中心制作部副主任黄文华等领导出席了展映仪式,外方导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南亚地区广播中心记者、翻译以及市旅游局、市文新广局、团市委、各旗区宣传部等多家单位参与了展映仪式。
展映仪式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翠芳用中英文致辞。苏翠芳在致辞中向活动主办方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各位外国导演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各位老师表示了感谢。她说,今年,是鄂尔多斯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第二次携手。从去年地中海的以色列、拉瓦尔湖畔的巴基斯坦,到今年一衣带水的东南亚五国,来自四面八方的电影人用他们的镜头纪录着鄂尔多斯的真人真事,用他们的语言讲述着鄂尔多斯的一点一滴,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不断了解鄂尔多斯。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高峰致辞,并带来了“看中国”项目发起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先生为2017“看中国·内蒙古行”录制的一段VCR。黄会林先生表示,今年“看中国”项目首次以专业组的形式进行,相信一定会创造出非常优秀、引人瞩目的作品,她代表主办方向所有参与者带来了诚挚的祝福与祝贺。
展映仪式现场。(王小东摄)
随后,展映了本次活动拍摄的5部纪录短片。来自柬埔寨的潘江水拍摄的《沙漠斗士》,讲述了草原治沙英雄张喜旺造林治沙的故事,表达出他“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来自老挝的提因提勒拍摄的《古之韵》,将“古如歌”这一蒙古族古典音乐的“活化石”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来自马拉西亚的黄有利拍摄的《燃烧吧,达拉特烫画——邬飞龙的传承之路》记录了拉特烫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邬飞龙高超的烫画技艺,以及他对烫画技艺的改革、创新和传承;来自缅甸的奈特拍摄的《三姐妹》,讲述了作为蒙古族服饰国家级及自治区级传承人的斯琴巴拉木三姐妹,用几十年的穿针引线,呵护着蒙古族传统服饰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来自泰国的斯瓦纳·洪巴永拍摄的《守艺毯匠》,记录下了纳林地毯技艺传承人乔茂林与地毯的故事。
展映仪式最后,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翠芳等领导为参与本次活动的国外专业电影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南亚地区广播中心记者以及旗区协作单位颁发纪念证书。
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翠芳等领导为参与本次活动的国外专业电影人颁发纪念证书。(王小东摄)
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内蒙古行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赞助、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南亚地区广播中心、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协办。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一项跨地区、跨文化体验项目。该项目自2011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七届,截至2017年,该项目已组织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48国405位青年,完成404部短片,共获55项国际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时专门讲到“看中国”活动,对该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2016年,我市首次参加“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活动,让“鄂尔多斯故事”在国内外广为传播,在我市拍摄的6部短片荣获多项国内外大奖。2016“看中国·内蒙古行”所有代表作品已经在芬兰、瑞典、挪威、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印度、以色列等国陆续展映。(屈乐 王小东 杜雨娟)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