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生活消费  
2000个制作鲁班锁、非遗绢人等课程名额,1个小时抢光
2017-11-20 07:15:02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Admin  分享:

本报讯(记者 刘冕)2000个名额,1个小时内就被学生抢光了。孩子们抢的并非热门演出票,而是制作鲁班锁、非遗绢人等三项科学实践活动的参加名额。本学期,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中新增的人文与历史类项目,50个主打京味儿和中国制造的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在《谜之鲁班》课堂上,初中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制作鲁班锁。不少学生是第一次使用中式传统的锯、凿子和锉等工具。“因为平时接触少,很多孩子一出手就锯歪了。”一位助教向记者介绍上课情况。

    “原来提起科学活动,我首先想到的是无人机、电脑等现代的科技,中国古代的科学制造只知道四大发明。所以我希望通过开放科学活动,更多了解中国的科技历史。”一位正在上课的学生说,“以前从来没有用过锯和凿子,浑身都较劲儿。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应该学会使用这些传统工具。”

    这堂课上,成功制成鲁班锁的孩子不到一半。授课老师说:“制作鲁班锁,需要各部件严丝合缝,学生要用锉一点点儿地找角度。也希望通过这个过程,让他们体会工匠精神。”

    已经开课的50门“中国制造”课程,都蕴含着科学技术。比如通过制作鲁班锁,学生会学习到基础榫卯结构、三视图原理等。

    在《非遗绢人——原来你是穿越千年的“芭比”》课堂上,北师大实验学校初一学生刘清扬则在笔记中记下:“北京绢人在创新的路上应用了3D打印技术、激光切割和球性关节等,原本制作周期两三个月的北京绢人生产周期缩短,变得更时尚。”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制作,不仅能了解到中国的非遗项目,更希望启发他们今后可以成为这些优秀技艺的推广者,将更多新科技、高科技引入。”授课老师说。

    “今年,仅我们学校就推出了鲁班锁、非遗绢人、香料制作三门‘中国制造’类的课程,明年还将增加金银错和枫香染两门新课。”刘凯说,“还有一些项目也在酝酿中,我们还邀请专门的非遗老师一同研发适合初中生的非遗动手课程。”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起,人文与历史类项目的数量和比例都将继续提高,以丰富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眼界视野,希望引领他们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家国情怀。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