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生活消费  
京津冀三地博物馆联手护雨燕
2017-09-15 07:40:4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Admin  分享:

本报讯(记者刘冕)前门楼子上空盘旋的北京雨燕,成了京津冀三地博物馆的研究课题,学者们试图通过研究雨燕,找到古建保护和城市生态共存的平衡点。

 

今年的北京文博会现场,文创产品不再停留在钥匙链、书签等物品上,而是瞄准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雨燕的保护。“这种动物是1870年英国科学家在北京第一次采集到的,所以命名为北京雨燕。根据它的生活习性,专家断定在北京建城之初,这儿就是它的家。”正阳门管理处主任关战修说。

 

雨燕飞行速度极快,其爪4趾都向前伸,因此无法在平地站立,一旦落地,不借助外力很难起飞。这些小家伙只能从半空中跃下,滑翔起飞,北京的高大古建筑,一度成为它们的居所。“但鸟粪会侵蚀古建,所以一些建筑加装了防鸟网。加上城市化的进程,适合雨燕居住的地方越来越少。”北京动物学会负责人说,“目前北京大面积有雨燕的地方分别在正阳门和颐和园。”

 

未来,这种情况有望改善。正阳门管理处与北京动物学会、北京国博遗产文化研究院日前共同签署《古建保护与城市生态课题研究》。“最先研究的对象就是北京雨燕,除了找到古建与这些野生动物之间共存的平衡点,我们还希望给出更多建议,比如水泥大楼不仅要适宜人居住,而且也可以提前规划动物的居所。”北京动物学会负责人说。

 

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等京津冀地区博物馆负责人也参与研究,共同保护雨燕。关战修介绍,北京雨燕会迁徙,每年8月从北京出发,沿京津冀一路往南,还会途经“一带一路”,最终到南部非洲生活到次年2月。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