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9月14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通讯员勇祖轩)今年,全国各地引才争才高招迭出、精彩纷呈。转眼之间,今年前三季度即将过去,盘点各大城市的引才成绩,有一个城市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据国内知名中高端人才招聘网站“猎聘网”近期发布的二季度人才数据显示,今年宁波的人才净流入增幅位于全国城市第二位,净流入率跃居全国第六位。
宁波何以在全国城市人才发展格局中抢得C位(网络流行语,即center,中心位置的意思),成为各类人才竞相涌入的逐梦圆梦之城?如果盘点今年以来宁波在重视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所作的工作,或许可以得到答案。
新年第一天的重磅
2018年1月1日,元旦,全国休假。宁波却在这一天发布了《2018年“泛3315计划”引进支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公告》,剑指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力争用5年时间,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200人、高端团队100个,带动集聚高层次人才3000人、高端团队500个。
而就在此前的8天,宁波还发布了堪称史上“最高精度、最大力度”的引才公告——《2018年宁波市“3315计划”支持民间资本引进高端创业团队公告》。
8天之内,两份重磅引才公告的发布,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对宁波而言,这两份公告的发布,加上8年来一直在强势推进的“3315计划”,堪称宁波高端引才政策“三兄妹”。
宁波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3315计划”意在集聚先进制造人才;“泛3315计划”补齐城市经济人才短板;而“资本引才”计划,则重在支持民间资本引才。
“三个计划,彰显了宁波对高层次人才的满满诚意!”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入围上述三个计划的人才或团队,都可以获得50万至2000万,甚至上不封顶的资助。
这份诚意,全国都接收到了。今年,三个计划共吸引了1名诺奖得主、11名院士、92名“国千”等1248个高端人才团队争相申报,申报人数同比增长了44%。
大院大所,让人才“有枝可依”
“只有引进高端平台,才能引进高端人才,才能有高端的创新。”引进人才,还需有可供人才发挥的平台,才能让其安心留下、极大发挥聪明才智。
而要让人才无需“绕树三匝”,就得“有枝可依”!
宁波市为此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工程,引进大院大所——
8月1日,宁波与浙江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
6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和宁波研究生院在梅山揭牌。
6月19日,宁波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6月8日,宁波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京电影学院宁波分院。
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宁波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
半年时间,5所知名高校,为宁波的人才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提升既有平台的人才承载能级也成为题中应有之意。由此,另一幅让外界眼花缭乱的喜人图景徐徐展开——
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等战略平台;
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新区列入全省大湾区规划,“一核两极三湾”创新空间布局初步形成;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千人计划”产业园等重大人才平台加快建设;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区获批设立;
宁波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成功创建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继成功创建全省第一家省级园区后,宁波又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家省级园区的城市……
“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长远性的引才聚智平台格局加速成型。”宁波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组合拳的效果立竿见影!今年,宁波新接收高校毕业生、户籍迁入数分别同比增长20.9%、30%,其中新引进硕士、博士分别同比增长64.6%、60.6%。在多年仅有1名全职两院院士情况下,去年底以来宁波全职引进2名两院院士、3名外国院士,实现了甬籍院士全职回归零的突破。同时围绕产业创新之需柔性引用顶尖人才、“国千”“国万”等领军人才均实现同比翻番增长。
务实高效,活动揽才精准对接需求
除了引进来,宁波还积极走出去,到人才最集中的地方去揽才!
今年年初,宁波即启动了被誉为史上最强力度的人才招牌行动——2018宁波“甬聚英才”全国高校巡回招聘活动。
该行动计划全年组织2000家(次)企事业单位赴国内30个城市70余所高校开展75场招聘活动,计划推出3万个招聘岗位、引进包括“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普通高校毕业生和技能人才1万人。
请进来,在家门口聚人才。
今年以来,宁波先后实施了“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创新行动,成功举办了首届海外工程师大会、中国机器人峰会、院士论坛、“最东风”高端论坛等重点人才活动。
“宁波引才,不贪多不求全,而一定是讲实效的,结合城市发展需要来进行的。”宁波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解释,引才的目的就是要让高端智力真正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
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已经开展了10年的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今年增加了22家,总数达到了134家,同比增幅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补上宁波医疗水平相对偏低的短板,有7个新增院士工作站建在了医疗卫生系统。
这样的考量,也精心地体现在系列活动每个环节的设计。比如,院士论坛召开之前,很多院士是抱着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心态来宁波的,结果,到了宁波之后,原定2个小时的对接会,延长到了3个小时,仍意犹未尽。很多院士甚至临时改变了行程,延期返回,目的是到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对接。“我们找了很多对口的制造业企业与院士们对接,面对这些企业抛出的需求,院士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除了产业有需求外,宁波人务实、高效的作风,也成为来甬的人才相中宁波的一大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无人机之父’李泽湘就是因为上次参加‘最东风’论坛、中国机器人峰会而对宁波有了深入了解,所以在这次智博会上签约落户宁波了!”市委人才办负责人说道。
务实引才、精准引才、产业引才,也因此成了宁波吸引人才的一张名片。
一张合影,见证宁波尊才之风
8月18日晚,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一张合影温暖了宁波人的朋友圈,引发网友热议和点赞。在这张合影照中,市委书记郑栅洁等领导齐刷刷地站在了后排,第一排座位让给了宁波的优秀医师代表。
这张合影,无意间透露出宁波成为人才“网红城市”的另一个秘密:尊重人才!
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多次强调,要让人才喜欢宁波、留在宁波!他反复告诫各级各部门,要重视人才工作,要想想为人才提供了哪些优质服务。
如今的宁波,从市委书记到基层干部,尊重人才的概念根深蒂固。
在宁波,尊重人才不是一句空话。在全省率先出台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意见,继而推出实施诚意满满的专家服务管理办法,让人才除了在安家落户、家属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大力度的支持外,还有各种贴心的生活服务——
人才坐飞机,乘火车,可以在宁波机场、宁波火车站享受绿色通道服务,甚至机场贵宾通道服务;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按实补贴指定公共交通乘用费用;
想锻炼,到很多场馆健身锻炼都能免费;
想出门走走,大市范围内好多收费景区可以免费游览……
12年前,从加拿大回到宁波投资环保产业的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鲍海明在这里将自己的环保事业不断做大、做强。12年后的今天,他满怀深情感恩这座城市,“宁波,是人才的福地”他说。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