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迷你健身仓考验市民素质
迷你健身仓现身北京 马婧 摄
想锻炼身体,但健身房离家太远;花几千块钱办了健身房年卡,却没去过几次……一款迷你健身仓近日现身北京,让社区居民能实现在家门口健身。不过,由于存在技术漏洞,共享健身仓也对市民素质提出考验。
迷你健身仓扫码即可健身
根据觅跑APP上的健身仓坐标,记者找到了位于京棉新城社区内的共享健身仓。外形酷似集装箱的共享健身仓占地约5平方米,初次体验的用户需要下载觅跑APP,并缴纳99元押金,扫描门前的二维码实现解锁,随后系统便开始计费,收费标准为5分钟1元钱。
走进健身仓,小小的房间里,放着一台跑步机,室内装有电视机和空调,各配有一个遥控器,墙上还粘有镜子和衣服挂钩,由于透明的玻璃门没有窗帘,从门外可以看到屋内是否有人运动。
记者在APP中看到,如果有人在使用健身仓,图标会显示灰色,如果无人使用,图标则为黄色,用户可以进行预约,预约保留时间为10分钟。不过,觅跑存在的技术漏洞让预约的形式形同虚设,由于跑步机与手机APP并未实现数据连接,用户结算费用后,仍可以继续使用跑步机,这让许多人钻了空子。
“预约成功后来到健身仓,但是里面的人说她还要锻炼1小时。”记者在觅跑京棉新城用户交流群里看到,许多用户都反映了类似的问题。“结束计费后,即使不锻炼,也能在这儿吹空调,看电视。”有用户认为,如果不能用技术手段解决目前的漏洞,健身仓的“共享”可能会变成“独占”。
觅跑工作人员表示,觅跑正在更新版本,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觅跑近期已经在北京投放了十几台健身仓,计划今年内铺设1000台左右。
或将撼动传统健身年卡模式
迷你健身仓的形式同迷你KTV、无人便利店一样,瞄准了碎片化时代里人们的消费需求,相比传统健身房,共享健身仓直接走进了小区,让“想跑就跑”成为现实。
“健身房离家比较远,曾经想过买一台跑步机放在家里,但是太占地方,又担心闲置,最终还是没买。”在京棉新城社区居住的杨女士说,觅跑在小区内投放近一个月来,自己有空时就来跑步,“一次花几块钱,出家门几分钟就到了,很方便。”
迷你健身仓的出现,也打破了传统健身房预付费的“魔咒”。长期以来,传统健身房为了积累客户,增加现金流,纷纷推出预付卡的形式绑定消费者。市民刘女士抱怨,花2500元办理了时效一年的健身卡,也就去了十来次。健身房退卡难、突然关张导致预付卡“打水漂”等消费纠纷层出不穷,让人们的健身热情大打折扣。
在觅跑之前,光猪圈、乐刻等一批主打月卡智能健身房品牌已经出现。记者在北京的一家光猪圈门店看到,店内主推月卡,办卡的用户会获得一只手环,以刷手环的形式启动健身器材。随着智能技术的运用,健身房领域正在迎来变革,体积更小、离消费者更近、付费使用更碎片化的新型健身房或将撼动传统健身房的地位。
需建立有效线下运维模式
觅跑CEO毕振表示,团队在北京实地调研发现,95%的人都有运动需求,但运动习惯仍未完全保持,场地和设备限制是一大原因。虽然10%的白领用户持有健身卡,但保持健身习惯的并不多。觅跑主要投放在小区内部,通过打造“5分钟运动圈”,不仅能满足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还能带动更多的人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但不容忽视的是,迷你KTV、共享睡眠仓等业态出现后,都逐渐暴露出一些共享模式的“软肋”。共享睡眠仓刚出现一个月,就因未获得消防许可和宾旅馆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被相关部门责令召回,公司不得不将北京16家睡眠仓体验店全部拆除。迷你KTV的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经大量用户使用过的麦克风得不到有效消毒,也让消费者担心存在卫生隐患。同样,共享健身仓也将迎来诸多考验,需要运营商迅速建立起有效的线下监管维护模式。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