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捕鼠”浪潮愈演愈烈,如今据传已有1/5 的基金公司被调查。不少人认为,如果只靠抓违规经理而忽略基金公司本身存在的管理漏洞,“老鼠仓”仍旧会屡禁不绝。
“大数据”时代下的“捕鼠”浪潮愈演愈烈,如今据传已有1/5 的基金公司被调查。不少人认为,如果只靠抓违规经理而忽略基金公司本身存在的管理漏洞,“老鼠仓”仍旧会屡禁不绝。
漏洞1:
上班期间干私活无人管——代表基金公司:长城基金;基金经理:韩刚
2009 年后“老鼠仓”被正式入刑,市场上纷纷关注谁将会成为这前无古人的第一人。没多久,长城基金的韩刚便栽了进去。2009 年8 月,深圳证监局对辖区内14 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执业行为进行突击检查,韩刚被抓了个现行。而韩刚的作案手法更是平凡无奇,既没有用高科技,也没有什么高智商,他仅仅是当面或者直接利用电话、MSN 等通讯方式,就将本该绝密的信息传达了出去,而原本基金公司应该有的防范方式在此完全看不到。
韩刚在2009 年1 月出任长城久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后,用妻子和母亲的身份证随意就开设了多个账户,然后利用职务便利获得的非公开信息进行操作,与其管理的久富基金同步或者先行买入相关个股,共获利30 余万元。在韩刚事发后,长城基金迅速与其撇清了关系,对于自身监管的缺失,却完全只字不提。
漏洞2:
操作过程监管缺失——代表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经理:李旭利
“北有王亚伟,南有李旭利”,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对李旭利的评价,但是早在南方基金任职期间,李旭利已经开始利用非公开信息进行了交易。在李旭利2005 年转职至交银施罗德后,用非公开信息交易行为涉及的股票达到了51 只,成交金额达到了2.9 亿元。
而在庭审中,辩方律师以李旭利指使李智军购买工行和建行的股票证据不足为由进行了无罪辩护。操作员李智军口供中不承认涉案股票是受到了李旭利的指使,只承认自己是为了提高交易量擅自为顾客买入的,而法院最终认定李智军的口供不合理。以李智军的操作习惯和手法,一次性买入1000 万元以上的股票为首次,且事后也没有告知客户,可见基金公司在对操作过程的监管中也是漏洞百出。
有意思的是,李旭利来到交银施罗德后不久,因为一次看准了工商银行(行情,问诊)的股,整个基金获利了100%,让其名声大振;这次同样因为工行,让自己进了监狱。正可谓是成也工行,败也工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