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资金余额首次超过国有大型银行,增速超过70%。
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该报告显示:
截至2015年底,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60879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加8.48万亿元,增幅为56.46%。
2015年全年,银行业理财市场有46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186792只,累计募集资金158.41万亿元。
其中,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超过国有大型银行,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为9.91万亿元,市场占比42.17%,较国有大型银行高出5.28个百分点。
增速更是惊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续余额较2014年底增长74.78%。而国有大型银行2015年末存续余额较2014年底增长34.00%。
收益率则出现了普遍下行:
最赚钱的封闭式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跌破5至4.69%。特别是下半年从上半年的平均4.8%左右大幅跌至平均4.1%左右。
2015年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68%,同比下降38个基点;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97%,同比下降10个基点。另外,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2%,同比下降17个基点。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非保本型产品规模大幅上升,已占到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74.17%。
伴随理财产品狂飙突进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则是“资产荒”。资产荒的本质是资金快速理财化和实体融资需求下降这两个趋势的失衡。理财规模的持续快速 扩张意味着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可能都处于资产缺乏的状态。
负债端,一方面,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M2保持较快增长,银行扩表提供更多潜在理财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居民的理财意识在觉醒,过去几年理财规模快速扩张,产生了大量配置资产的需求。资产端,实体经济回报下行,企业融资需求下降。资产、负债端此消彼长,出现供需失衡的资产荒并不奇怪。虽然对资产荒的关注在三季度股市泡沫破灭后特别显著,但是过去几年理财规模迅猛扩张的情况下,理财资金横扫资产的状况并不鲜见。
而此时,机制更加灵活的股份制银行更为积极主动:
华南某银行理财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过去一年,银行业信贷资产、非标资产均在减少,大量资金从旧的项目中挤出,需要寻找新的投向。部分此前资产储备较多,运营状况较好的股份制银行,知道很多同业缺资产,同时,也缺乏在金融市场配置的能力,于是就把同业的资金吸收过来,配置在已储备的项目上。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一般个人类产品存续余额为11.64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49.53%,较2014年底下降10.0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银行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为3.00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12.77%,较2014年底上升9.52个百分点,而就在2015年1月末,银行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仅为5600亿元,占比仅3.57%。
尽管如此,日益严重的资产荒仍然让银行处于尴尬位置:负债端成本难降,资产端又害怕风险。华尔街见闻在去年的报道中曾提到: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资产收益下行带动资管产品零售端收益率走低,但是两端收益率下行速度有明显差别,负债成本更为刚性,资管机构一致主动压缩利差收益,保住市场份额和客户粘性。
“银行理财在负债端的成本相对比较刚性,理财利差多少会有所挤压;不过,如果收益降下来,银行理财市场占有份额又会受影响的。
对于二元悖论中资管机构的选择,一位大型商业银行资管部门人士表示,现在点差倒挂的产品甚至都存在,这等于是在消耗留存收益,“现在处于一个僵持阶段,大家市场份额不会轻易丢掉,这是最直接的指标,下来的话压力会非常大。”
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跌。162家商业银行共发行5007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8.18%;收益率方面,1月份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2%,环比下降0.13个百分点。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