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的一则公告,让基金销售的灰色地带暴露在日光之下。
在基金销售背后,激励体制无疑是行业不变的潜规则,通过会务费等形式,基金公司与渠道私下建立起默契。
正如一位沪上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坦言,“基金在销售中,想要突破,就一定需要一定的付出。”
一般情况下,基金在销售过程中,对渠道进行销售激励必不可少,事实上,通过额外的销售激励措施激励渠道,一直是基金销售中的潜规则,“基金公司规模冲量,新发基金帮忙,都是需要有一定的付出。”上述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坦言。
一家第三方销售人士也对理财周报记者解释道,不光银行,只要是能够帮基金公司销售产品的渠道,都会有这一块的话语权。“除了尾随之外,销售额达到一定的数量,会给予一定比例的提成,这个比例一般会在千分之一上下。”
也就是说,对于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来说,每年新发基金规模超过100亿的话就将会在这一块支出1000万左右,而这样的金额完全等同于一家中小基金公司全年的利润。
“千分之一只是起步,还有各种各样的加码方式。”华北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私下对记者表示,“销售的越多,比例提升的久越快,销售5000万是千分之一,销售5亿可能就加到千分之十以上。”
但这并不是全部,据了解,正常情况下,基金销售中涉及费用有申购费、基金管理费和赎回费。申购费会全部交给渠道,管理费和赎回费则是基金公司和渠道予以分成。其中,管理费分成部分即为尾随佣金,尾随佣金的高低取决于基金公司与渠道的谈判能力。
“小基金公司在尾随上原本就要比大公司给的更多,加上大公司随意拿出的激励费用在小公司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知情人士透露,小公司最后多以在谈妥的尾随上加上一定比例给予银行用来激励,这一部分在尾随中将会占到5%到10%的样子。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