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理财资讯  
理财产品这些陷阱你可知道
2016-02-27 18:47:29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王莎  分享:

  在做理财选择时,理财产品最能诱惑人的不过是收益,然而许多理财产品标有“年化”“预期”等文字陷阱,需要注意。

 
   “明明说是固定收益率6%,怎么变成最低收益率2.5%了?”近日,市民赵先生的一通投诉电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无论是办存款,买保险,还是时下最流行的买理财产品,大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高地提高自己的收益。在面对“保底收益率”、“固定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等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金融词汇时,普通市民该如何理解?
 
  保险产品收益往往不固定
 
  赵先生的案例就很典型。
 
  “我本来是想买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结果买成了万能险;这也倒罢了,交完钱后收到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才知道,这款万能险的收益并不是宣传时说的‘每年固定收益6%’,而是在2.5%—6%之间浮动。”赵先生很愤慨。
 
  记者随后联系了该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好在赵先生的保险仍在犹豫期内,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随后助其办理了全额退保手续。
 
  该保险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保险产品并不能算是理财产品,只能算是有理财功能的“保障产品”。他还指出,保险产品的收益往往是不固定的,“以万能险为例,其实际收益率为保险公司每年公布的结算利率,与预期年化收益率并不一样。”
 
  固定收益类产品不一定“保本”
 
  那么固定收益类产品就一定安全吗?前段时间,某银行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就深陷亏损传闻,记者的座机几乎因此被市民打爆。“为什么宣传时的26%年化收益变成了实际亏损15%?”“说好的半年回报13%,我一下子亏了30000多元!”很多市民纷纷表示不能理解。“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完全是两个概念,它反映的是一个‘大致情况’。既不一定保息,也不一定保本。”一位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确实有保本类的固定收益产品,但利率较低,目前一般在3%左右。“高收益率,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据了解,常见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主要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P2P理财。该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都是保本保收益的,只是指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可获得预期收益。”
 
  “年化收益率”实际收益率
 
  如今,相对于大部分低风险和低收益的银行理财,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了号称“高收益”的P2P理财。那么问题来了:假设一款P2P理财产品总额10000元,年化收益率12%,赎回期为90天。90天后,你能取回多少钱?
 
  “这还不简单,10000×12%×3=3600元。哇,P2P理财收益真的好高啊!”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位朋友这样计算。
 
  “不少人一开始都是这么以为的。其实,年化收益率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前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实际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投资天数/365。”
 
  也就是说,上述的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12%×90/365,仅为2.96%左右,实际收益为295.89元。市民互动
 
  你在日常金融业务中,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向我们及时反映。比如,你的保险遇到退保难题,你的信用卡遇到积分兑换疑问,比如你手中的借记卡遇到年费缴纳问题,比如你对银行的网银、直销银行的体验感存疑,比如对转账收费有质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