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1月份居民消费价......国家统计局10日......气温偏高、春节错......1月份居民消费价......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在食品价格涨幅回......1月份工业生产者......CPI涨幅低于市......“1月份CPI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内需不足在1月份......胡俞越认为,PP......刘元春指出,内需......首先,根据国务院......其次,由于去年来......最后,随着PPI......“我国政策调整的......
1月份居民花费代价指数同比涨幅创五年来新低
物价涨幅缘何延续回落
本报记者 朱剑红 刘先云
国家统计局10日宣布的1月份全国居民花费代价指数(CPI)和工业临盆者出厂代价指数(PPI)数据显现:CPI环比下跌0.3%,同比下跌0.8%;PPI环比着落1.1%,同比着落4.3%。CPI同比涨幅创出2009年11月以来的新低。PPI持续35个月泛起负添加,降幅有所扩大,这表白通货延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气温偏高、春节错月和大批商品代价下行,助推CPI和PPI涨幅回落
1月份居民花费代价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7个百分点,个中食物代价涨幅回落是首要启事。据测算,食物代价同比下跌1.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涨幅回落0.58个百分点,约占CPI同比涨幅回落的八成。
国家统计局乡村司初级统计师余秋梅阐明,1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的首要启事有三方面。一是天色身分以致鲜菜代价同比着落。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终年同期偏高1.9℃,受此影响鲜菜代价同比由涨转降,去年12月份下跌7.2%,往年1月份着落0.6%。另外,鲜果和水产物代价同比涨幅也泛起回落。这三类食物合计影响CPI涨幅回落约0.43个百分点。二是春节错月身分。去年春节在1月份,部门商品和效劳代价下跌较多,抬高了往年1月份的对照基数,以致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如效劳代价往年1月份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影响CPI涨幅回落约0.13个百分点。三是受国际原油代价延续下跌影响,汽油和柴油代价同比降幅别离比上月扩大7.1和7.3个百分点,以致CPI涨幅回落约0.07个百分点。
软文发布http://sc.huasushidai.com/
经济论坛http://bbs.xincaijie.com/
在食物代价涨幅回落的同时,非食物代价同比下跌0.6%。个中,穿着、医疗保健和小我用品、家庭装备用品及维修效劳、歇息、文娱教导文化用品及效劳代价别离下跌2.9%、1.6%、0.9%、0.8%和0.3%;交通和通讯、烟酒及用品代价别离着落2.2%和0.4%。
1月份工业临盆者出厂代价降幅扩大,主如果大批原材料代价着落较多而至。受国际油价和大批原材料代价动摇的影响,往年1月国际部门首要临盆材料代价降幅加深。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和自然气、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四个行业工业品出厂代价同比别离着落22.7%、11.5%、32.9%和6.7%,别离影响本月工业临盆者出厂代价总水平着落约0.9、0.9、0.5和0.5个百分点,合计影响约2.8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5%阁下。
CPI涨幅低于市场预期,总需求缺乏以致物价延续下行
“1月份CPI同比涨幅进入1%之内,几乎出乎意料。”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讨所所长胡俞越[微博]认为,除春节错月、气温高,和国际大批商品代价回落等身分外,猪肉代价耐久低位盘桓,打破了本来的周期性动摇,这也是启事之一。虽然,首要启事仍是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中国群众大学国家生长与计谋研讨院履行院长刘元春指出,有用需求缺乏打破了本来的供需平衡,形成花费品和工业出厂品代价涨幅都延续下行。需求缺乏有外需回落的启事,但更首要的仍是内需缺乏。
内需缺乏在1月份的外贸数据中也有所体现。海关总署数据显现,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群众币,同比着落10.8%。个中,出口1.23万亿元、出口0.86万亿元,别离着落3.2%和19.7%。首要大批商品出口闪现量价齐跌的态势。
胡俞越认为,PPI下行的数据特别值得关心。“PPI涨幅延续回落,且与CPI的敞口不竭加大,这意味着企业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企业运营功绩短时候难以改良。”
刘元春指出,内需缺乏的关头仍是投资增速下滑。投资增幅放缓首要有以下几方面启事。
首先,按照国务院相关要求,中央融资平台融资功用被剥离,政府性债权存量归入中央政府预算经管,中央政府只能刊行中央政府债券停止融资。但政府债券融资额度偏小、法度圭表标准庞杂,良多已获批的项目也难以取得融资支撑。
其次,由于去年来房地产市场调剂,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各地国有地盘出让收入增幅也呈放缓态势。
最初,随着PPI增幅回落和制造业全体盈利才干着落,官方投资主动性趋弱;而政府主导的部门根本举措措施项目由于地舆位置越来越偏僻,官方本钱配套的主动性也在削弱。
“我国政策调剂的空间斗劲大,周全通缩仍是可以避免的。”刘元春认为,当前,我国要恰当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来历:群众日报)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