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来自中国、荷兰、芬兰、瑞士、法国等国家的空间科学专家齐聚第五届空间光学仪器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他们将以“精确感知 深度应用”为主题开展为期两天的交流与讨论。本届研讨会由中荷空间光学仪器联合实验室主办,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TNO)、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08所承办。
大会现场
合作是“蓝海” 成果可期
“空间光学仪器与应用国际研讨会自201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推动了中荷乃至中欧的合作交流,成为中荷航天领域重要的交流平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庄国京在开幕式上指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庄国京
大会期间,中国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慧洁、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郝雪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08所科技委主任王小勇、荷兰增值服务公司联盟(NEVASCO)主席Ger Nieuwpoort、芬兰气象研究所教授Gerrit de Leeuw、瑞士电子与微技术中心的Ana Maria Madrigal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专家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均引起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对于此次研讨会主题的商定,508所科技委主任王小勇介绍到:“主要着眼于应用,以光谱仪为例,高光谱一般有几十到上百个波段,对事物感知精度更高,除了影像,高光谱仪还能探测物质的成分等。比如农业方面判断小麦的成熟度、是否有病虫害等;在大气探测方面,光谱仪能精确感知雾霾中有什么成分、如何分布、雾霾走势等,可以看出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提出了精确感知。”
关于深度应用,王小勇介绍了中国航天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卫星研制为主,主要体现为具备卫星研制和发射能力;第二阶段以载荷为主,关注卫星能观测到、能发现目标内容;第三阶段,聚焦深度应用,即通过卫星获取图像为用户解决相关问题,目前在大气、水务、农业生产、国土资源普查、救灾减灾、国民经济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未来,还将在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拓展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508所科技委主任王小勇
2014年,荷兰国王到访中国,两国领导人就加强中荷多领域合作达成一致,508所与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TNO)借此成立了中荷空间光学仪器联合实验室。实验室每年主办学术会议,交流中欧遥感领域在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共享经验和成果。双方形成了空间光学遥感系统设计技术、先进光学系统及制造技术、空间光学遥感定标和计量技术、空间光学遥感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技术、空间光学遥感数据应用技术五个合作方向。
如今,双方在高精度星上定标技术、光谱和辐射定标技术、光谱仪总体设计优化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推进显著。“荷兰在空间光学领域有着雄厚的技术积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TNO)是欧洲宇航和天文光学技术的引领者,参与了所有欧洲的主要光学任务,这对推动中国空间光学技术的发展不无裨益。”王小勇谈到。“对于荷兰,可与中国携手开展技术转化、共享成果。以光谱仪为代表的气象、物质观测数据可通过中国发射的卫星免费获取,进而开展相关分析工作。”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