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决心扶助没有发言权和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不论他们身处何地。这是人道主义界的长期使命。”这是2009年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首个世界人道主义日所发表的致辞。那年的8月19日在所有世界公民看来都是历史性的一天,各国领导人从世界各地前来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力支持新的人道主义议程,共同呼吁每个社会公民有义务为受难的人民伸出援手。十年过去了,世界人道主义日如今已成为全球公认的重要纪念日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都呼吁世界公民团结一致,共同帮助那些无助、脆弱的人们。
十年前,世界人道主义日为何而生?
2003年,伊拉克战火蔓延,首都巴格达几日之内变得支离破碎。就在8月19日,联合国巴格达办事处遭汽车炸弹袭击,造成包括联合国特使德梅洛在内的22人死亡。这一历史性悲剧不仅唤起了全世界人民对人道主义工作者的敬畏,更激起世界范围内对受危机侵害的民众的强烈关注。为了铭记这一惨剧,联合国大会于2008年12月通过决议,将每年8月19日定为世界人道主义日。
从创立到现在,世界人道主义日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从起初重点关注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奉献,到现今广泛关注全球难民、灾民、残疾、儿童等弱势集群的生活,致力于为所有受危机影响民众提供支持。
今年,世界人道主义日以“#不是攻击目标“为主题,不仅呼吁人们关注日常生活受到武装冲突影响的数以百万计的平民,更要唤起世界公民对于社会中易遭受攻击、虐待、歧视的弱势群体的关心与爱护。
虐童是人道主义社会顽疾,愿裂缝之处照进阳光
一直以来,儿童都是最易受到影响的弱势集群之一,在虐待、毒品等问题的冲击下,俨然成为人道主义社会难以治愈的顽疾。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四分之一成年人自述儿时曾受过身体虐待;每五位妇女中有一位、每十三位男性中有一位自述儿时受过性虐待。”这些数字令生活在平静日常中的人们感到怵目惊心。毋庸置疑,虐待将给儿童造成伴随一生的身心重创,甚至会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因此防止虐待儿童是全球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以防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采取一项多部门方法,即包括父母在内的全社会的积极投入与采取行动。在世界进入“智能”世界的21世纪,全球领导人,各政府机构及人道主义组织都开始尝试植入先进科技的力量,赋能脆弱人群的保护,最大限度地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加强对高风险“家庭”的关注,在伤害来临之前预防和干预。这一举措将为生活在虐待穹顶下的儿童,带来一丝温暖曙光。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