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观察  
楼市已步入上升周期了吗?
2015-02-05 14:46:31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淡无盐  分享:

本段文字是www.kuangren.net狂人采集器试用版自动加载的,如需取消请购买正版软件,狂人采集器目前支持DZ、PW、动网、DEDE、ECMS、PHPCMS、zblog、wordpress等几十种主流的论坛、cms和博客程序,能轻松解决网站内容问题,欢迎使用!



百城房价分化严重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1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64元/平方米,在经历连续8个月下跌后,本月止跌,环比微涨0.21%。
得益于宽松的流动性与开发商主动去库存,表面上看,楼市确实出现回暖的苗头。但是百城房价却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其中,44个城市环比上涨,56个城市环比下跌。即便十大城市环比涨幅总体较为耀眼,也出现4个城市下滑。同一省中,以辽宁省为例,鞍山环比涨幅最大为2.2%,而大连降幅则为-1,21%。
从同比数据来看,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均价与2014年1月相比下跌3.09%,跌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具体城市而言,也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其中,厦门上涨14.26%,涨幅居首位;保定、石家庄涨幅介于7%-10%之间。而桂林、三亚等12个城市跌幅在10%-20%之间;台州、常州等43个城市跌幅在5%-10%之间。
上述同比涨幅较大的厦门,可能受益于厦门自贸区的推动,而京津冀一体化则又显著推动保定、石家庄的房价上涨。如果剔除政策红利因素,这些城市的房价涨幅或十分有限。颇具讽刺的是,去年曝出的目前已到购房好时机的常州,由于无视市场结果,最终仍处于纠偏修正的过程中,跌幅明显。
无论是同比数据还是环比数据出现分化的迹象,已预示着房地产价格正逐步向理性回归。同时,较为分化的数据尚难以证明房价就步入上涨周期。
第三波救市力度有多大?
目前楼市的焦点又一次聚焦在地方政府眼花缭乱的救市上。其中最为关注的就是政府统购商品房。1月24日,福州下发《关于福州市统购商品房和安置房、回购安置协议指导意见(试行)》,旨在解决被征收房屋群众对安置现房的需求。
政府统购商品房,实质上政府摇身变成了中介。既可以缓解开发商库存压力,又可以填补满足棚改所需的房子。然而,这一创新之举根本上扭转不了楼市下行的趋势。
首先,政府统购商品房,实际上就是逼着开发商降价。根据相关报道,福州政府统购意向范围内商品房的前提要比市面价格便宜15%。对于房企利润日益收窄的背景下,如此大幅降价,房企会否“割肉”本身就存疑。
即便政府会从其它角度隐形弥补房企“割肉”的损失,当然弥补的前提,地方政府不可能舍弃自身的利益,但是政府统购商品房后的另一端——安置现房人群,如何让他们去接受价格、地理位置、户型等,又成为博弈难题。在两端头的博弈下,所谓的政府中介也并非万能的。
其次,政府统购商品房企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保障房之需。然而,对比主要成熟的发达国家,虽然政府在保障房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建立在这种奇思妙想的回购上甚是少见。国外一般都是要么通过住房协会等独立性机构,要么通过独立性的金融支持。国外保障房模式均显现出较强的统筹模式,而目前政府统购商品房则更像是临时性安排。这也意味着创新的试点之举,尚需建立充分的独立、统筹基础上。例如独立的部门、统筹的安排。否则只会引发更大的权利寻租。
政策的逻辑
未来楼市如何演绎,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楼市地根和银根特征。例如,地根的产权多轨制,政策人为地切割市场,导致商品房用地和工业用地价格相差太大;银根形成利率多轨制,民间利率和官方基准利率相差甚远,住房按揭贷款与开发贷款的利率差别较大。
一旦政府放权越多,这种地根多轨特征消失越快,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银根多轨制亦会得到改善。这将从根源上改变楼市的生态。
当然,即使是多轨制的改变,亦可能是半市场半行政干预式,结果可能让楼市的预测变得更加不可捉摸。但是,决定楼市走向的最主要因素,还是价格预期的改变。所谓的资金面、技术面乃至政策面无非都是左右价格预期。
从政策的逻辑来看,由于房地产“绑架”宏观经济效应愈发严重,为避免房地产进一步拖后腿,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求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
“稳定住房消费”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购房,二是租房。无论是购房,还是租房无非达到的目的都是刺激消费,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在供需失衡和消费者购买能力不足形成的矛盾,并主导购房下滑的趋势下,只能借助租房这条腿有所突破。而唤醒沉睡的公积金,将是实现这一突破口的有效武器。
狂人采集器是一款能快速高效采集别人网站和论坛文章帖子的采集软件,是一套经过精心设计开发的网站、论坛、博客等文章内容采集系统,全套软件拟包括论坛、CMS、博客、等最主流程序的信息采集发布,官方网站:www.kuangren.net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