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宏兴(600307,股吧)定增推出时,就被外界质疑有“潜法则”之嫌。最遍及的就是“保底和谈”,即由上市公司大股东或理想掌握人对介入对象承诺保本或最低收益率。特别是,背后临到期股价又被套时,就需求大股东一方尝试承诺或来充任机构的“解套者”。
⊙记者 赵一蕙 见习记者 吴绮玥
○编纂 吴正懿
仅用了3次批量大批生意接盘,民生加银就几近完成了对酒钢宏兴10.86亿股的买入打算。虽然生意已临近收尾,但藏身于通道背后的举牌人仍是个谜团。一个大大的问号是:旧日是谁出巨资为公司定增捧场,不惜低价买套?昔日又是谁前方动用逾20亿资金包围?
在监管层鼎力推动上市公司有用消息披露的布景下,这些焦点消息从权益变换陈述中没法获知。
更蹊跷的是,虽然酒钢宏兴股价较增发价“深套”,100%投入个中的理财富品居然到期依然能享有6%的收益!虽然谜底还没有揭晓,但最少逻辑就是如斯——“投桃报李”的背后,总要有人吞食“定增潜法则”结下的苦果。
24亿的速战持久
从零到17.17%的持股比例需求3次举牌,民生加银仅仅用了3批次大批生意,在3个生意日就完成了。
7月15日,酒钢宏兴第三次宣布权益变换陈述,14日,民生加银经由过程大批生意合计买入公司约3.13亿股,第三次触发举牌。距6月27日民生加银首次大批生意买入酒钢宏兴,仅仅畴昔3个多星期。至此,民生加银合计持股10.75亿股,距离“10.86亿股”的买入上限仅1100万股之差。这意味着,后续的零星买入已不会触发披露权利。
理想生意时候仅3天。上交所披露的大批生意消息显现,在6月27日、7月9日、7月14日,酒钢宏兴别离对应成交了7.17%和5%、5%的股份,每批次成交单价对应为2.1元/股、2.25元/股和2.45元/股,合计泛起8笔大批生意。个中,最大的一笔成交额超越5.14亿元,对应成交2.1亿股。上述生意合计动用的资金约抵达24.15亿元。
这明显不平常。没有遭受任何抵当,“来势汹汹”的民生加银3号就苟且收买了酒钢宏兴10.75亿的畅通股份。
据记者把握的材料,民生加银3号的设想极具针对性——公司6月23 日开端召募,25日成功召募结束,26日完成验资。在合同正式生效的第二天,就出手了。
“爆仓”产物的救赎者
何止是没有抵当,更像是正中下怀。10.86亿股的畅通股,恰为公司1月27日解禁的21.72亿增发股的一半。而去年1月底,介入酒钢宏兴80亿定向增发的9家机构们,还处在“水深炽热”当中。那时,这些机构以3.71元/股认购了增发股份,个中包含华融证券、广发证券(000776,股吧)、海富通基金、农银汇理等5家券商或公募基金。但那时公司股价还不到3.5元——介入方就是“捧场”而来。
但从去年1月开端,酒钢宏兴股价一路走低,最低触及1.94元,到往年6月23日前,股价还在2元阁下盘桓。特别是往年1月27日增发股解禁开端,公司股价一路下跌,上述资金投入一度接近腰斩,早已“爆仓”。
记者比对发觉,虽然那时介入定增的9家机构多为券商或公募基金席位,但背后的真正出资人没法辨析,少量资金只是借助了券商或公募基金的通道。例如,国投信任金雕89、90号单一资金信任打算,别离经由过程上述金元惠理、农银汇理各自认购了2.172亿股;外贸信任旗下的鸿盛1号、鸿盛2号产物则别离“藏身”在2家基金公司的3个通道里,合计持有4.18亿股,持股量超越5%;另外,兴业信任的量化增利1号调集伙金信任打算也经由过程近似编制“隐身”。
这些信任打算中,一半为单一资金信任,面向特定对象。这类产物具有极强的周期性和给付压力,其压力可见一斑。
携24亿“巨资”而来的蒙面举牌人,正是这些买套者的“救赎者”。
经由过程对照大批生意的单笔生意景象,与一些机构持股的数目高度吻合。6月27日,成交的单笔1472.98万股,就与此次认购最少的瑞基资产购入量分歧;另外7月9日成交的5265.78万股,和经由过程华富基金通道买入的“鸿盛2号定向增发单一资金信任”持股量分歧。另外,8笔生意中最大的成交量20983.51万股,同借路海富通基金的“外贸信任.鸿盛1号”持股量也高度接近。另外,5家认购量均在2.172亿股的机构里,也有3家机构卖出了对应股份。
6.2%的收益从何而来?
诡异的任务不止于此。也许,正因“奇异”买家的具有,让这些理财富品的收益率“化陈旧迂腐为奇异”。
记者查阅到的一份材料显现,中信银行“中信理财之惠益打算生长系列5号3期”群众币产物,其投向恰恰为酒钢宏兴定向增发项目,且投入为100%,该打算于2013年1月18日正式成立。但按照往年7月初的告诉布告,该打算于2014年6月27日提早终止,而在酒钢宏兴股价几近腰斩的景象下,年化收益率依然有6.2%。
面临超越40%的吃亏和100%仓位对酒钢宏兴的投资,居然播种了正收益,不由让人感慨,操盘手缘何有如斯“金手指”?
现实上,酒钢宏兴定增推出时,就被外界质疑有“潜法则”之嫌。最遍及的就是“保底和谈”,即由上市公司大股东或理想掌握人对介入对象承诺保本或最低收益率。特别是,背后临到期股价又被套时,就需求大股东一方尝试承诺或来充任机构的“解套者”。
否则,上述案例中理财富品抵达预期收益的景象,又有谁来买单?而上述中信银行相关产物事业般盈利,从另外一正面佐证了上述“内部”和谈的具有。
但需求“挽救”的何止一人。以此次单一认购量最大的“华融分级固利4号限额特定资产经管打算”为例,其成立于2013年1月,刻日自成立日起不超越19个月,原打算的收益用于领取A、B份额的本金和预期收益,和B份额的逾额收益。而该打算合计配售了10.4%的酒钢宏兴股份,斥资超越24亿元,几近是“满仓”买入。但截至7月11日,分级固利4号的净值仅为0.6596元。而在那时,分级固利4号产物去年1月8日奉行至1月18日成立,短期间内就召募了超越24亿资金的才干也让人“咋舌”,一度被认为是“订制”了的认购对象。
又如,记者查阅到的一份某银行奉行材料显现,作为采办大户的外贸信任下的鸿盛1号,其对客户鼓吹的预期收益率为8%,刻日为20个月,而该打算的成立时候为2013年1月17日,临近到期。
谁在蒙面熟意?
在这一逻辑下,若是此次酒钢宏兴举牌事务背后的“蒙面人”是公司大股东,那末这一出戏正是双方“心照不宣”的成果。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