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致敬四十年:改革新动力发展新引擎”——2018中国城市发展峰会在北京举行,包括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刘志峰,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等来自企业界、学术界、媒体的嘉宾在此次峰会上共话中国城市发展之道,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
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受邀在此次峰会上进行了题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开幕论坛演讲,并因对房地产行业的重要贡献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中经城市发展风云人物”奖。对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他表示:“人口、交通、产业的聚集是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驱动力,没有人的城市很难有未来,所以看一个城市有没有未来主要看人口吸引力。”
中国五大城市群格局形成,人口、交通、产业成为驱动力
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在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下,城市的发展正迎来一个新的起点,当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现场嘉宾们从“互联网+”时代下的城市发展新逻辑、产业聚合催生城市新力量、新常态下的营销创新等角度进行了共同探讨。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研究》数据显示,世界发展趋势正在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目前全球有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重要的城市群。
而在中国,十九大报告及“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主体形态。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在会上表示,以经济总量居前城市为核心,目前中国已经有5个大的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其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相对发达;京津冀地区基于北京首都功能疏解,城市群正加速形成;长江中游和成渝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人口、交通、产业的聚集是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驱动力。”莫天全说,通过这三个维度来判断未来城市群是否有价值,或者说这三个维度是判断未来城市群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的主要方面。
“没有人的城市很难有未来,所以看一个城市有没有未来主要看人口吸引力。现在长三角、珠三角已经有很大的人口群体,但是增长放缓,而在中西部、重庆、武汉这些地方增长速度非常快,对下一步城市群发展非常有帮助。”莫天全说,“人口的流向趋势有三个方面,首先,人口的流向地之一是有比较好的政策与高校资源,比如在过去1~2年间,有很多城市发布了吸引人才的相关政策,增加了人口的吸引力;其次,在一线城市产业、资源外溢过程中,周边卫星城承接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再次,在城镇化进程中,资源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则具备了人口导入优势。”
在交通方面,莫天全表示:“高铁的发展几乎让整个国家的人员、物流、资金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城市发展,城市群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产业是我们非常扎实的基础,没有产业的发展留不住人。一线城市已经进入后工业化,二线城市,包括一些中部核心城市,产业和一线城市还是不太一样。所以产业之间的转移对下一步城市的发展也会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城市年轻态研究”揭城市发展活力,北京年轻化超纽约
在今年10月,莫天全受邀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演讲,他重点对中国指数研究院进行的《城市年轻态研究》成果进行了发布。该研究的目的旨在从生物学领域的“年轻”出发,引申至城市研究领域,衡量城市“年轻态程度”,挖掘全球年轻态程度较高的潜力城市。
在此次2018中国城市发展峰会上,莫天全也向在场嘉宾展示了研究成果。犹如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功能,建筑、绿地/生态系统、交通系统、水资源系统、能源系统、通讯系统、防灾系统都对应着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维度,成为城市发展年轻化程度的主要衡量标准。
该项研究也从建筑、交通、居民、生态环境、水资源、通讯、防灾等几大维度对北京和纽约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北京以6.1分(满分10分)的成绩胜出,彰显出中国城市发展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