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公司  
莫天全作为代表在政协双周协商会发言,就特色小镇建设向部委领导建言
2018-11-26 08:26:00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十五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于11月2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特色小镇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新抓手,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要认真领会和贯彻总书记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坚持稳中求进、久久为功,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建设之路。

全国政协五位副主席、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相关部委负责人,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等12位政协委员参加会议,围绕“妥善解决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言资政。莫天全在此次座谈会上作为代表发言,从土地供应、融资支持、产业打造、运营评价、防止过度房地产化五大方面对特色小镇面临的发展问题向汪洋主席、政协其他领导和相关部委负责人进行了建言,为特色小镇更好的发展献计。

特色小镇掀建设热潮,五大方面揭潜在问题

随着国家“千镇计划”、“第一批特色小镇”、“第二批特色小镇”等一系列文件的陆续出台,特色小镇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动机、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田,已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建设热潮。根据相关报道,目前有关部委已公布了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及两批共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的创建名单;各地的建设积极性也很高,有数据显示,全国各地规划建设的特色小镇数量已超2000个,预计投资规模达4.8万亿元。

在特色小镇全国遍地开花的过程中,有独具特色、因地制宜的成功范本,也有概念不清、盲目发展的问题存在。莫天全首先肯定了特色小镇对全国和地方发展的积极作用,“特色小镇作为推动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经济建设的重要增长点,获得了广泛关注。从国家层面来讲,它是一种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从地方层面来讲,它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当地产业集聚,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在政策鼓励下,不少企业将开发特色小镇作为重点业务之一,纷纷布局特色小镇。然而,特色小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后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及时跟踪解决。”

随后,莫天全在此次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从土地供应、融资支持、产业打造、运营评价、防止过度房地产化五大方全面提出特色小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首先,由于特色小镇的种类繁多,从而导致了土地供应涉及到不同性质的土地,“如何在土地供应的环节上建立完善的出让机制,确保产业用地,避免后期发生各种纠纷,是摆在特色小镇发展路上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莫天全还就特色小镇的融资支持、产业打造、运营评价、防止过度房地产化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特色小镇的培育发展期一般在10-15年,项目开发建设前期面临资金投入量巨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等问题。如何建立针对特色小镇发展的专项融资渠道,确保特色小镇的发展顺利推进,这也是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目前部分地区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基础弱,产业规划脱离当地实际、定位雷同。一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不适合发展特色小镇,这些规划的小镇特色不“特”或者不知道如何做“特”的现象较为突出。而且特色小镇开发主体的能力良莠不齐,再加上大部分特色小镇尚处于摸索阶段,建设、运营管理经验较为不足,这些因素也导致特色小镇出现滥竽充数、产业引进缓慢、突破生态红线等问题。对此他提出,“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从政策上确保开发主体打造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产业集群,处理好与区域其他产业的关系? 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营评价标准、及时纠正不同发展阶段的偏差,做到奖惩分明?为了防止特色小镇出现过度房地产化的问题,有关部门在下一阶段将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

政府发文严控跑偏,六项建言解决困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特色小镇的建设也非一蹴而就。针对特色小镇发展当前所反映出的问题,事实上政府部门也多次发布通知,严控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据人民日报报道,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再次明确“坚持产业立镇”,要求立足各地区比较优势,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发展特色小镇投资运营商,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通知》指出,在创建名单中,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市县通过国有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建设的风险小镇,以及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

中国指数研究院连续多年针对全国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做了全面研究,并对特色小镇每个阶段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专题:小镇地产如何营造?一定要聚焦!》中提出,建设特色小镇要做到五大聚焦:客群聚焦、区域聚焦、类别聚焦、配套聚焦、社区聚焦。并且要做到注重城乡要素融合,去房地产化,并实现慢城化,生活化,品质化,个性化。

座谈会后,莫天全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要想有针对性的解决特色小镇发展面临的困难,应从规划布局、土地、参与主体、产业规划、资金、动态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建立全流程的管理体系。首先,从各地区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体现区域差异性,防止盲目发展、一哄而上;其次,防范企业的“房地产化”风险,结合特色小镇的常住人口规模、新增人口来源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等进行土地供给;再者,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发挥市场的作用,将市场主体培育成为建设特色小镇的主体力量;同时结合当地产业实际,确定主导产业;实现特色小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融资模式;最后,从土地、规划、验收、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建立动态监督考评机制,进行全流程的监督管理,优胜劣汰,打造真正优秀的特色小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