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公司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国际研讨会暨丽江国际民间艺术展览会盛大开幕
2018-11-15 14:52:03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2018年11月12日上午10时,“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国际研讨会暨丽江国际民间艺术展览会在云南省丽江市盛大开幕。

本次活动是由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指导,中央工艺美术学会、“一带一路”百人论坛支持,中共丽江市委、丽江市人民政府、暨南大学联合主办,暨南大学民间艺术创意产业研究院、丽江市文广局、北京优俏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具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12日上午的开幕式、12日下午“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国际研讨会以及从11月12日到15日为期三天的丽江国际民间艺术展览会,都为丽江城市旅游文化的转型升级添上色彩斑斓的一笔。

s开幕式在丽江市大研古城核心地带古城玉河广场举行。与会嘉宾首先观看了丽江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片并欣赏了精彩的东巴舞表演。随后,富有丽江特色的东巴画艺术家现场绘就东巴画。极具民族风情的舞蹈与画作为本次研讨会打造了一个兼顾丰富的艺术气息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开头。

开幕式由丽江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卢爱军主持,包括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全球副主席陈平、欧洲山地联盟主席Carlos Pinto、德国绿党巴登符特堡州州议员Manfred Friedrich Kern、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市政府主席Nils Ušakovs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余位国际政要和专家学者、四十多位国际手工艺人以及中国党组书记白庚胜、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研究员孙炳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何玉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在致辞中何玉兰女士提到,“古代丝绸之路”为历史上的丽江带来了繁荣兴盛。而“新丝绸之路”为今天的丽江注入了发展的强大活力。她说:“今天,加快“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保护与传承,正成为沿线人民共同的期待。如何通过文化遗产的传承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文化支撑,如何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流为“一带一路”发展注入新活力,如何让世界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起来,传承下去,惠及后人,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和必须承担的新使命。”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在发言中指出,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纳西族文化还是东巴文化,都是丽江非常的得天独厚的资源,这也恰好是展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和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对其进行弘扬与发展,让它成为丽江又一个丰富灿烂的文化符号!

来自德国巴登符特堡州议员Mr. Manfred Friedrich Kern、欧洲山地联盟主席Mr Carlos Pinto、拉脱维亚首都亚里加市政府主席Mr. Nils Ušakovs均在发言中对好客的丽江人民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同时也也提到,丽江山水雄奇俊美,丽江文化丰富多彩,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开幕式上,丽江市还分别和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暨南大学签署了国际民间艺术家落地丽江建立手工艺大师工作室,开展国际民间艺术展示与交流合作忘备录,丽江市文广局与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联合签署在丽江开办“民间手工艺创新设计开发研究项目”备忘录。与会嘉宾联合发布了《丽江全球手工艺保护宣言》。

下午14时30分,“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国际研讨会在丽江洲际酒店举行。首先,来自北京的沙画大师苏大宝老师用沙画向与会嘉宾生动的讲述了“一带一路”古往今来的故事。随后研讨会正式开始,本次研讨会的主持人由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陈平女士担任。

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郑艺为本次研讨会致辞并在致辞中提到:“丽江抢抓发展机遇,主动融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广泛开展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交流共享,促进了城市文化品牌的提升。当前,丽江正处于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此次研讨会在丽江举办,通过搭建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整合沿线国家民间艺术研究力量,必定会产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综合效应,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研究员孙炳辉在发言中说到:“一带一路推动了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向世界提供了新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一带一路是一个真正的“三好生”:对中国好,对沿线国家好,对世界好。一带一路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德国特里尔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前任院长、教授Franz Kluge在名为《文化遗产的当代设计与转换》的演讲中指出:“世界的文化遗产是所有人的遗产,是全球和平与友好的基础。”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和丽军更是在演讲中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用旅游模式反哺非遗的保护的“丽江模式”,并且给出了一下四点建议:1、推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步入法制轨道;出台保护条例,管理规划;2、营造传统文化保护的氛围。倒入文化业态,营造良好人文环境;3、改善古城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遗产环境质量与人民居住质量;4、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随后,暨南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教授曾振伟、拉脱维亚学者Dr. hist. Aija Janson、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特聘专家林振中教授、乌兹别克斯坦学者布哈拉工艺发展中心主任Matluba Bazarova、保加利亚索菲亚市工艺品协会会长Mr. Ivan Valev、波兰西里西亚大学民族学与教育科学学院教授Kinga Czerwi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