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月湖村的水稻丰收,为荆州的“稻渔综合种养”“双水双绿”发展平添了信心。
稻谷刚刚收罢,2018年10月18日,荆州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局长黄君便携湖北广沃科技董事长邱平一行,前往重庆博恩科技集团,商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重庆博恩科技是国内著名的投资集团。早年间,博恩科技以TMT投资见长,先后投资了奇虎360、猪八戒网络等案例。最近三年间,博恩科技全面转型,专攻食品安全领域的投资。在荆州绿色防控中大放异彩的生物农药——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以下简称421)便是其投资的企业——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
在和博恩科技的座谈会上,黄君抛出了一个崭新的“421战略”,即在三年内,发展双水双绿生态种养面积400万亩;发展2个重点产业:生物科技和智能制造;打造1个产值过百亿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中国绿谷。
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缘何荆州风景这边独好?
小龙虾闹出大动静
这一切,要从微不足道却搅动波澜的小龙虾说起。
上世纪80年代,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始自行饲养淡水小龙虾。随后,湖北各地充分利用平原湖区稻田与水资源优势,探索出了“虾稻连作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一静,铺陈出了稻田中最美、最灵动的画卷。
早在2006年,湖北省开始推广虾稻连作模式,省委将其写进“一号文件”。所谓“虾稻连作”,是指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共用一块稻田,实现稻虾互利共生,达到稻、虾双丰收的农业生产模式。
整个2017年,湖北省虾稻连作种养面积近500万亩,其中荆州的体量占据了40%多。
2018年,荆州市公安县月湖村村民迎来小龙虾丰收。
进入2018年,荆州市“虾稻连作稻渔综合种养”发展面积超过280万亩,比上年增加60万亩,在湖北省各市州中位居首位。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小龙虾风靡全国,“虾稻连作”还成为了农民致富的利器。据荆州市长崔永辉透露,荆州年产小龙虾29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市民每吃3只小龙虾,就有一只来自荆州。
10月10日,记者从荆州市水产工作大会上获悉,到2020 年,荆州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将达到400万亩,年产小龙虾50万吨,小龙虾综合产值达到600亿元,为农民增收100亿元以上。
生物防控立奇功
风光背后,荆州虾稻连作模式也面临巨大挑战——安全。
在荆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别少波看来,“安全”二字之于荆州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食品安全。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将伤及荆州小龙虾这块金字招牌;二是粮食安全。在小龙虾的高额利润驱使下,部分农民只养虾不种稻,国家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三是生态安全。化肥和化学农药是农村面源污染的罪魁祸首。
在这种背景下,湖北提出了“双水双绿”模式,即向绿色要效益,提高水稻附加值,提升农民种稻的积极性。
生物农药是荆州的必然选择。于是,荆州市农业局和聚立信一拍即合,大力实施绿色防控,打造“双水双绿”生态防控“荆州样本”。
2018年5月,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荆州市农业局签署合作协议,助力荆州“虾稻连作稻渔综合种养”发展。
不过在一开始,大家都心里没底。为解除农户后顾之忧,荆州市农业局出面向金融机构申请担保贷款,所有利息由合作社承担,农户只管科学施药、保证稻与虾的收成。
一年的时间,荆州市虾稻田绿色防控工作初见成效。以月湖村为例:经过两次生物防控施药后,湖北广沃负责的5000亩虾稻田防效达到83.1%~91.2%,亩均产量在1800斤左右。
荆楚大地绿色狂飙
然而,月湖村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荆楚大地需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双水双绿”产业链。
2018年9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湖北省推广“虾稻连作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到2020年,全省“虾稻连作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将会发展到700万亩,形成一套成熟的支撑体系。在这之中,荆州将独占400万亩的规模。
同期,荆州市政府还将严格规范虾稻生产标准、确保品质,由荆州市质监局发布虾稻种养标准,对稻田虾的生产技术与流程进行管控。
此外,荆州还将建设小龙虾交易中心,发布“小龙虾交易指数”,发展电子商务分销模式,建设“虾稻大数据中心”,构建电商和实体店配套、线上线下联动的现代营销网络。
国家级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在荆州挂牌,这是华中唯一、全国第三个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将建设成为农业高科技企业聚集的“中国绿谷”。
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月湖村“双水双绿”示范基地良好的生态环境。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荆州市“双水双绿”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朝着绿色发展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