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公司  
美育与传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
2018-10-25 14:41:41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10月15日,为期半个多月的榄溪萃珍——首届小榄古董珍品展圆满落幕。回顾整个国庆黄金周,这一次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对于广大市民朋友来说,无疑是一次美好的旅程,也是根植在回忆里的一次艺术之旅。

文化典藏,自信之源

宋时的文人会在冬天来了的时候,为自己布置一个“梅花纸帐”,苏东坡为了养菖蒲,会专门赴往蓬莱阁取“弹子涡石”。清代的袁宏道身居官场与城市,编了一本关于如何插花的《瓶史》……书法协会、诗社、画会,是日常,是智慧,当然,也是福气。

中山小榄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南迁的士大夫带来了中原文化,世代传播积淀,致令小榄历代科名鼎盛,文韬武略的名人辈出。近代又得岭南文化、海洋文化影响之先,百姓朴素的民间收藏风气由来已久,文脉基因代代延续。

莲塘街正义路一带还自发形成了古玩一条街,最多时拥有40多间古玩店,影响带动周边市县的爱好者,成为远近闻名的古玩集散地。崇尚传统文化的收藏也成为联系其他文化团体的纽带,而今19个文化团体共同推动着小榄文化的繁荣。

这也正是古董珍品展能够在小榄举办的原因,历史赐予的深厚文化底蕴,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源泉。

难怪学界泰斗、九十多岁的王贵忱老先生在得知举办这次古董珍品展的消息后,欣然为展会题字,并为大型图书《榄溪萃珍》作序。

他说,小榄人“种花种到极致,荼薇入酒,菊花办展。当官当到极致,做南明首辅,与清廷周旋。做文人做到极致,掌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光宗耀祖。烧陶烧到极致,树一帜于岭外,荣膺首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之光荣称号。搜集文物搜到极致,树高标于中国佛教文物于收藏界,享誉海外。”

传承与发扬,吾辈之责任

在展会开幕式当天举行的古董艺术珍品学术交流会上,与大家分享交流的主讲嘉宾,全部都是业界顶尖的、蜚声海内外的佼佼者。并且,很多专家学者甚至现场为观众讲解佛像、牙角、青铜器、瓷器、漆器、字画、石湾陶艺、玉器、家具九大类别展出的展品。

这无疑也是一次盛大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通过一件件艺术作品,为普罗大众展现了贯穿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文化盛宴。

资深的佛教文化专家一西平措说,”一尊出自宋代的黄铜鎏金佛像曾流失海外,后被拍卖回流。看其造像,体大气沉,成熟庄严,表情肃穆。体格强健的骨骼结构与衣领袖口如流水,身上袈裟如行云一样的轻重缓急飘逸的艺术造型,在动静之间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许多资深藏家看过展览后,都表示大饱眼福。

本次藏品展的主旨,策展方骆建华先生说得好,“一些重要的文物如佛像、青铜器、宋盏、犀角仙鹿杯等均递藏明晰,流传有绪。通过收藏和今次展览,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整理和发掘,对于弘扬国粹,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育与传统,旷日持久战

这些宝贵的珍品,是当时文人的生活与艺术。他们或寄托于技艺,或寄托于物事,或在行游往来之间,留给了我们宝贵的艺术珍品,让我们也可以投入其中,获得美的享受与幸福。

10月15日展览圆满落幕,也是策展方与社会各界的用心与责任。在这半个多月时间里,陆续吸引了上万名各界来宾,引起了国内以及世界各地收藏家与学者、专家的高度关注。

此次展览也为地方的收藏文化树起了一个标杆,同时也将影响着更多人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