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商业快报  
我们为什么,要赢生命的浪
2019-06-03 10:03:48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远洋这个名字,好像天生属海的。今天讲「敢赢生命的浪」,也像是天赋使命。

那我们就聊聊为什么「敢赢」、为什么要「浪」吧。

首先,是自然层面的浪,这个比较好理解。也就是大家眼前这片海洋生态,和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2.8公里海岸线。如果说我们持有的信念、态度和未来理想是什么,那这片海是最生动的说明。它代表了我们对于生态选择和土地建设的期许。

人们对于极致的美好,还是会有共鸣,所以我们在面对它时,思考的是,如何在不影响海洋生态的原始感和纯粹性的前提下,建造一种生活方式,配得上人们心中的「黄金海岸」。毕竟,当年中科院前辈发现这里的时候,一再强调过,这是中国少有的、可以与澳洲昆士兰相媲美的黄金海岸。

目前中国城市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谁也不敢保证不存在过剩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尊重、适应并保护自然,创造再利用、循环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每一个开发者、建筑师都要面临的问题。

也是在这样的「不确定性」下,远洋选择了这里。

这对一个擅长「陆地作业」的战队来说,是突破也是挑战。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自己的战术,效率战、持久战,我们都经历过,如何不被这个时代淘汰,永远是一个企业的首要命题。

当然在这之后,如何走的长远,走的踏实、稳健,也是我们的命题。对于走远路的人来说,方向很重要,一颗没那么急迫的心,也很重要。今天我们说“敢赢”,从出发点看,是一个品牌的初衷,带点倔强,但更多的,还是我们想传递给时代的一个态度。

我们的初衷,就是想在自然生态将成为奢侈品的时代,留住它本真、纯粹的一面。也让城市的人们在这里找到和海、和自然友好相处的方式。这也是我们要说到的下一个层面——时代的浪。

实际上我们不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敢赢生命的浪”这个方向,品牌和营销团队、还有我们的服务商,在玻璃盒子(蔚蓝海岸的小镇建筑)开会开到晚上,大家都了解远洋对于这片理想度假地的想法,但至于怎么说这句话,依然纠结、谨慎了很久。

期间,我们想说这是“一个把蓝色用尽的地方”,但又纠结于它只表达了生态没有表达人性。我们希望传递一种精神,是城市的人们来到这里之后,有感而发的状态。它应该是自由的,坦诚的,像这片海一样,果敢、无畏,人们来到这里是敢于放下自我、面对自己的。这个是蔚蓝海岸之所以是蔚蓝海岸、有别于他人的地方。也是人们为什么向往度假的根本动因。

因为度假,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出行、一次假期的消遣,而是一次过程,一次发现的过程。我们在真正向往的环境里直面自我,看到世界,也看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这是依靠环境对比带来的差异美学、心态反哺。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时代需要理想国的时候,创造一个理想国。

这个「国」不应该是季候性的,不应该是海南、不应该是深圳、也不应该是哈尔滨,这些带着浓重季节特点的地方,它应该是全时的、四季的、一直存在的,因为人对于自然、对于生活之外归零状态的向往是不分淡旺季的,人类未来度假的模式将从此前的候鸟式转向四季式、全季式。这也是秦皇岛政府和政策导向一直强调的,做京津冀片区的全时度假聚落。

而且更重要的,我们想传递的,也是人类面向自然时的一种精神,就是接受自然的全时状态,看见它四季不同的美。尤其是海洋,不只属于夏天,在冬天也有它的美。这一点,我们应该通过生活方式的建设,带给人们,让他们重新看待自然,看待它的无私,同时也在向自然看齐的时候,重新发现自己。

最后我们聊聊「人文的浪」。更准确的说,也是「人心的浪」。

目前所有顶级的生活方式度假区、他们的功能、体验、服务、感受……每一步,都是通往人心的。我们之所以说「敢赢生命的浪」,更多的也是想唤醒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某种感知力。“赢”对于蔚蓝海岸的品牌主张而言,不是结果,而是心态,是我们处世的心态。

我们希望来到这里的人,赢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是能够回归到对自我坦诚的状态,至少是不戴面具的自己,笑是真实的,哭也是真实的,享受生命归零的状态。

所以我们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度假场,让每个人都能来这里听听海,冲冲浪,划划水,和自己相处一会儿。当然,业主是有自己的私享区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灵活多元的。

我们想通过开放、但又独立的度假社区,让更多人Open mind、Open heart。包括一系列的度假配套、生活服务,都坚持“通往人心”这一准则,这样人们才有足够的理由和胆量去面对真实、享受生活,赢过自己。这也是我们作为品牌营建者,始终要坚持的。

最后,也希望「敢赢生命的浪」的态度,不只是说给市场听的,也是说给我们自己听的。我们相信,才能传递相信。因为信念,是有力量的。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