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商业快报  
50条监管问答发布 IPO审核透明度提升
2019-03-28 08:01:42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证监会发布了《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备受市场关注。其中包含50条相关监管问答,定位为相关法律法规等在IPO业务中的具体理解、适用和专业指引,主要涉及首发申请人具有共性的法律问题与财务会计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这份3万多字的50条监管问答,涉及IPO审核过程中的诸多细节问题。有投行人士表示,50条监管问答对对赌协议、“三类股东”的核查和披露要求、突击入股、财务内控、经营业绩下滑、过会后业绩下滑等诸多市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实际操作性强,IPO审核透明度明显提升。

  对于对赌协议,监管问答显示,投资机构在投资发行人时约定对赌协议等类似安排的,原则上要求发行人在申报前清理,但同时满足四项要求的可以不清理:一是发行人不作为对赌协议当事人;二是对赌协议不存在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化的约定;三是对赌协议不与市值挂钩;四是对赌协议不存在严重影响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或者其他严重影响投资者权益的情形。

  同时,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应当就对赌协议是否符合上述要求发表明确核查意见。发行人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对赌协议的具体内容、对发行人可能存在的影响等,并进行风险提示。

  “三类股东”和突击入股问题在企业IPO过程中也颇受关注。针对发行人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形成契约性基金、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三类股东”的,监管问答更加强化信息披露。问答要求,中介机构和发行人应从“核查确认‘三类股东’已作出合理安排,可确保符合现行锁定期和减持规则要求”等五方面核查披露相关信息。

  关于突击入股问题,问答对申报前新增股东和申报后新增股东分别明确了要求。其中,申报后,通过增资或股权转让产生新股东的,原则上发行人应撤回发行申请,重新申报。但股权变动未造成实际控制人变更,未对发行人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且符合下列情形的除外:新股东产生系因继承、离婚、执行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执行国家法规政策要求或由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主导,且新股东承诺其所持股份上市后36个月之内不转让、不上市交易(继承、离婚原因除外)。

  监管问答还强化股权质押的信息披露要求。若发行人申报前或在审核期间出现股东股权质押、冻结或发生诉讼仲裁等不确定性事项的,发行人应当按照招股说明书准则要求予以充分披露;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应当充分核查发生上述情形的原因。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