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本报记者 魏度
左手稀土、右手新能源,手握两个热门概念的正海磁材(300224.SZ)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正海磁材原本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高端稀土永磁材料及元器件的研发和制造。但在2015年,公司尝试着双主业运营,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领域。
根据公告,正海磁材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了上海大郡81.53%股权,交易价格约为4亿元,后者自称为新能源电驱系统领导品牌。
只不过,此次收购,交易价格较净资产溢价了约4倍,形成商誉2.69亿元。
正海磁材没有想到,就是这笔上市8年来唯一一次并购,给公司埋了一颗大雷。在业绩承诺期的最后一年,上海大郡业绩不仅爽约,而且陷入亏损。去年,其再次亏损,短期扭亏似乎无望。为此,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及无形资产减值共计1.62亿元,导致公司盈转亏。
商誉和无形资产均计提减值准备,市场质疑其在进行“财务洗澡”。面对布局新能源遇挫,究竟是加码新能源还是退出,正海磁材的选择有点难。
随着盈利能力下滑,正海磁材股价频频下行,2015年高点至今,累计跌幅达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收购上海大郡前,公司控股股东正海集团高位减持,累计套现约7亿元。
双主业运营计划遇挫
追赶新能源汽车热点的正海磁材很受伤。
前晚,正海磁材发布的一份业绩公告就与追热点布局新能源汽车概念有关。公告显示,刚刚过去的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92亿元增长了40.89%。但是,净利润(指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暴跌179.60%,亏损8086.81万元。与此同时,公司总资产、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全部不同程度减少。
有意思的是,去年10月23日,正海磁材披露的三季报还显示公司景象欣欣向荣。彼时,公司称,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在汽车EPS、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空调等领域的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其销售收入及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虽然非经常性损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1428.94万元、-1787.98万元,但当期净利润依旧达到5754.74万元,同比增长15.44倍。
仅过3个月,经营业绩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变化,源于并购标的上海大郡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公司同时对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分别为1.48亿元、1685.14万元,预计分别减少当年净利润1.26亿元、0.14亿元。
上海大郡是正海磁材转型至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2014年,新能源火热之时,正海磁材借助并购上海大郡踏进新能源领域。
2015年1月20日,证监会批准正海磁材收购上海大郡的并购重组案,即正海磁材通过发行股价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上海大郡81.53%股权,同时配套募资。2017年、2018年,公司又接连获得上海大郡2.36%股权、6.96%股权。截至目前,公司持有上海大郡91.03%股权。
并购之时,交易对方承诺,上海大郡在2015年至2017年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00万元、3500万元、5000万元。
上海大郡主营业务为系列化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等客户的产品开发及批量供应商。
收购完成后,正海磁材构筑了稀土与新能源汽车电驱产品双主业运营格局。
只是,随着上海大郡陷入亏损,公司对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表明其短期内经营仍将陷入困境。综合这些因素,足以说明公司双主业运营遭遇挫折。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背景下,未来,公司是从上海大郡抽身还是继续加码,这似乎是正海磁材无法回避的选择题。
“财务洗澡”为今年业绩减负
正海磁材同时对上海大郡的商誉和无形资产计提价值准备,似乎是在进行一次“财务洗澡”。
根据此前公告,因为高溢价收购上海大郡,公司形成了2.69亿元商誉和0.71亿元无形资产。一旦上海大郡盈利能力下滑,将面临着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风险。
实际上,上海大郡经营业绩爽约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早在2017年已经出现了。
公司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2015年、2016年上海大郡顺利实现了业绩承诺,分别为3306.83万元、3997.44万元。但在2017年,也就是业绩承诺的最后一年,其扣除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而产生的激励费用及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670.42万元,与承诺数5000万元相差1.17亿元。
对此,公司曾解释称,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退坡影响,上海大郡受到了来自下游整车企业的成本压力倒逼,叠加上游相关钢铁、铜、功率模组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产品售价和综合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均出现大幅下降。
2017年,正海磁材对上海大郡计提商誉减值1.02亿元,但并未对其无形中资产计提减值。
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的消息早已确定,在上海大郡2017年亏损情况下,正海磁材大体可以预判未来盈利能力。但是,公司只计提了1.02亿元商誉减值,似乎并未充足。2018年,商誉及无形资产同时计提,这在市场看来,正海磁材是在进行“财务洗澡”,为其2019年扭亏为盈打埋伏。
值得一提的是,在重组上海大郡之时,正海磁材控股股东正海集团是名获利者。
2014年下半年,正海磁材宣布重组上海大郡后,股价接连上攻,至当年12月15日达到32.97元,为当年顶点。就在当年12月12日、18日,正海集团分别减持了1200万股、1200万股,减持均价分别为28元、29.07元,共计套现约7亿元。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