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商业快报  
高端不足低端过剩 国产农机发力攻“软肋”
2019-01-25 15:20:59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能用、爱坏、常修”是国产农机产品的通病,“高端不足低端过剩”更是我国农机行业面临的发展瓶颈。当前,农机行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相对落后的农机质量和日益提高的需求间矛盾愈加突出,企业应当保持定力,坚持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逐步缩短我国农机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解决“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

  2015年以来,我国农机工业结束了此前“黄金10年”的快速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由刚性需求拉动的增量市场持续向以更新需求为主导的存量市场转化。农机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显,高端不足低端过剩、核心技术缺失、产品质量亟待提升,“无机可用”和“无好机用”问题突出……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将推动我国农机产业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跨越。

  发力科技创新

  目前,我国农机机械化水平虽然已经达到了67%,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超过80%,但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比如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只有40%,高效植保、秸秆处理、产地烘干机械化水平不高,马铃薯、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的养殖和农产品贮藏、保鲜及加工等方面机械化生产程度较低。

  “因此,要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机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平衡。”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表示,当前我国农机企业多而散、规模小,大部分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科研能力,处于低水平恶性竞争状态,制约了农机工业发展。未来农机企业要聚焦短板弱项,加快推进农机装备创新,研发适合国情、农民需要、先进适用的各类农机,既要发展适应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大中型农机,也要发展适应小农生产、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以及适应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农机企业要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一拖、雷沃重工、中联重机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机企业集团始终坚持创新,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定突破。比如,拖拉机从机械换挡开始向动力换挡、无级变速发展,柴油机广泛采用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拖拉机自动化、远程控制、智能化等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也是技术创新的典范,该公司始终立足于一体化生产水稻插秧机等高品质农机产品,瞄准了水稻种植机械化这个薄弱环节,在创新研发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短短六七年就发展成为行业翘楚。

  推进产业协同

  一台农机整机产品往往由成百上千个零部件组成,目前国产农机技术升级受困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配套。如采棉机的采棉头、打捆机的打结器,拖拉机、收割机的液压无级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只能从国外进口。要实现农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农机主机企业必须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对接,协同攻克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电子信息等“卡脖子”问题,在核心零部件研发上取得突破。

  目前,我国农机装备行业已经建立了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衔接、大中小企业配套较为健全的工业体系,但与农机制造强国相比,“大企业大而全,小企业小不专”的现象依然严重,产业链不健全、欠协同依然是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制约。

  陈志认为,在农机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从多方面推动全产业链协同。要建立新型整机与零部件企业的共生平等关系,遏制整机企业随意压价、欠款、抵货等不诚信行为,鼓励大企业精干主业、小企业做专做精,建立从产品研发设计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