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将于11月7日首次在香港发行央行票据,3个月和一年期各100亿元,这标志着暂停5年的央票发行再度被重启。鉴于其在香港发行,市场普遍将其解读为货币政策“出海”的举措。
对此,专家认为,此时在香港发行央票,央行可以通过提供利率基准来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还能回收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从而提高做空成本、降低套利动机,从而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中新经纬王潮摄
10月31日,央行官网显示,为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将于2018年11月7日(周三)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2018年第一期和第二期中央银行票据。
其中,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3个月(91天),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发行量为人民币100亿元,起息日为2018年11月9日,到期日为2019年2月8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
第二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1年,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发行量为人民币100亿元,起息日为2018年11月9日,到期日为2019年11月9日,到期日及付息日遇节假日顺延。
何为央行票据?央票本质上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是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
为何在此时发行央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蔡浩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央行此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回收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方式,提高离岸做空人民币的成本,也可以看作是人民币汇率逆周期调节的一种举措”。
年内人民币汇率波动不断,人民币对美元波动明显增强,引发市场对“破7”的担忧。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4月17日的6.2771一路跌至10月31日的6.9646,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超过10%,贬值速度和幅度明显。
美元/人民币中间价走势图截图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官网
本次央票发行有一大特点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