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打造民营医院新的形象。民营医院不能只为挣钱,它既要补充公立医院高端服务不足,也要解决普及百姓健康需求的最基本服务。”近日,在北京中医药学会与泰禾集团合作成立的“中医药综合能力协调发展指导委员会”启动仪式上,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赵静表示,希望以此平台为试点,从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助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帮助民营医院树立新的形象。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但由于民营医院发展起步晚,加之社会上对民营医院认识上不够全面,让民营医疗特别是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赵静说,现在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很多,但有些机构办院目标并不是为了真正解决老百姓普遍医疗需求,也不是为学术发展,只是以挣钱为导向,哪个学科挣钱快就办哪个,靠虚假广告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增加医疗收入,这对中医医院形象和民营医院整体形象都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中医药综合能力协调发展指导委员会”是由北京中医药学会与泰禾医疗共同发起,未来将形成专家团队式学术发展与传承共享模式,并形成中医药特色学术辐射模式。为中医药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规范社会资本举办中医机构管理,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机构。协会成立后,将定期举办专业学术活动、特色技术培训、专家巡诊指导等系列活动。赵静会长表示,此次成立“中医药综合能力协调发展指导委员会”,就是为了使民营中医机构能够规范而高水平地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扭转民营中医机构的口碑,提升民营医疗机构,尤其是中医机构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
由于医疗专业人才大多集中在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缺乏人才,赵静表示,解决民营医院人才不足难题,一方面是要培训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要利用学会的专家资源,通过专家带学科、带团队,充实民营医疗机构的中坚力量,突出学科建设,突出专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以更好服务社会。
同日,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治未病中心”也落地裕和医院。赵静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治未病是不挣钱的,但治未病是传统中医预防疾病的理念。通过中医治未病中心的普及,把中医理念,健康的科普知识传播下去,让老百姓掌握好健康知识,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民营医院也能借此树立新的形象。
发布会当天,还举行了北京中医药学会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