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商业快报  
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楼梯" 投资管理费"质价不符"
2018-10-23 10:31:52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原标题:银行理财收益率年内持续"下楼梯" 投资管理费遭调侃"质价不符"

  ■记者 张 歆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降准、揽储考核调整等宏观和监管举措作用下,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可谓一直在“下楼梯”。

  尽管如此,理财产品背后的隐性投资管理费却依旧高企。某城商行今年10月中旬到期的一款理财产品的兑付公告显示,银行收费与客户收益的比例达到了1:3。也就是说,银行收取的投资管理费折合给客户兑付收益的三分之一,而在产品的投资总收益中,银行无需占用资金、且由于资管新规明确要求打破刚性兑付,银行业无需承担投资风险。因此,有个别投资者调侃,银行的服务“质价不符”、风险和收益不对等,依旧“霸气十足”。

  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走低

  对于投资者来说,不仅是在年中、节日等重要时点购买理财产品收益率高的“小窍门”渐渐失效。事实上,去年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呈现出持续下跌的态势。

  融360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8%(普益标准的数据是4.56%),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并创下一年以来的最低值。然而,9月份也仅仅是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跌的“中间站”。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278家银行共发行了1479款银行理财产品 (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减少27家,产品发行量减少467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47%,较上期减少0.07个百分点。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资金面的宽松程度高度相关。就央行的态度而言,降准等货币政策为市场补充了数千亿元乃至更高量级的资金,让银行体系中的资金充裕起来;就银行的态度而言,银行存款偏离度考核等的计算方式较以前有所变化,银行吸收存款压力有所减轻。同时,银行对于风险较高的贷款采取收缩态势,银行对于高价格揽储的需求自然也相应有所减少”,一位股份制银行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管理费疑似“质价不符”

  虽然降息、降准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是真相的全部。事实上,银行隐性收取的投资管理费对于投资收益的切分作用也不可小觑。

  某城商行10月份披露的一款理财产品兑付公告显示,产品募集额度为15217.2万元,期限为93天,客户收益率为5.4%。该产品投资收益合计为278万元,兑付客户收益为209万元,而银行收取的托管手续费和投资管理费合计达69万元。据此计算,银行收取的费用合计占实际投资收益的36%,银行收费与客户收益的比例达到了1:3。

  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该行另一款上周兑付的理财产品的实际投资收益总额为21902万元,投资收益738万元,兑付客户收益为590万元(年化收益率同样为5.4%),托管手续费和管理费为149万元,银行收取费用占到了全部投资收益的20%,银行收费与客户收益的比例为1:4。

  对于投资管理费,目前商业银行的约定比较类似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