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商业快报  
引领乡村振兴,规划要避免雷同
2018-10-16 10:03:15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10月15日,在南京市城市规划协会2018学术年会上,记者听到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家国企打算投资几百万元,在某村建一个农村博物馆。村委会商量后,谢绝了这笔投资。因为这个村交通不方便、不适合发展旅游,而且以现有的产业基础拿不出每年几万元的运维费,村里担心博物馆成“空壳”,反而成了负担。

  突出规划引领,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之一。不少规划师已深入乡村,描绘振兴蓝图。规划怎样真正起到引领作用?年会上,与会者就真正“沉”入乡村、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发表见解。

  自下而上深入了解乡村

  “几年前,还有部分学者对是否需要编制乡村规划提出疑问,现在这类声音消失了。”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技术总监汪晓春欣喜地看到变化。乡村规划理论建设和实践,都取得较大进步。江苏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将传统空间规划向制度研究、产业发展、建设施工、组织推进等方面拓展。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何世茂说,做好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也是规划师的历史使命和大有作为的空间。“但是,规划师真的了解乡村吗?”他认为,大量规划师熟悉的城市规划知识、积累的城市规划经验,在乡村并不适用。“规划师首先要问自己:你对乡村的人、资源熟悉吗?当地农民究竟需要什么?你为他们规划的美好愿景,真的适合他们吗?”

  “自下而上地去了解乡村。”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张毅建议。他说,缺人、缺地、缺钱,是普遍存在的乡村振兴制约要素。然而,具体到一个乡村,它到底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一个怎样的规划,规划师不“沉”下去,是不能够了解到的。做乡村规划不能忽视产业的发展,但如果缺乏对一个村庄的深入了解,规划师很可能会主观地规划一个产业。

  避免主观规划产业雷同

  与会者提及目前乡村规划、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乡村规划的框架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庞杂。但最终发现能用的少之又少。”汪晓春分析,“大家常说规划是‘龙头’,但我们需要客观认识到,规划并不能解决一个乡村面临的所有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传统乡村规划擅长的是“生态宜居”这4个字,而这20个字是一个完整体系,缺一不可,规划师需要增加对其他16个字的研究与关注。

  产业雷同问题,大家并不避讳。何世茂评审过很多乡村规划项目,留下“乡村旅游是大热门”的印象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