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一方面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一方面养老服务等居民急需的产品供给不足。这种“供非所需,需不能供”的结构性问题,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但这也正是提质增效的潜力所在。
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提出,要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健全社保体系,让群众“敢”消费;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会议还要求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包括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
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升级,“选点”很准。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消费、旅游消费、住房消费是“老三样”,占了这几年消费增长的大头,并且颇有成效;而体育消费、健康消费、养老消费“新三样”,最近增长势头正劲,群众要求迫切。
体育消费方面,近几年围绕“大妈广场舞”的争议,凸显了群众体育锻炼的迫切要求与体育设施场地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正是看到体育产业的巨大需求和潜力,国务院10月20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
《意见》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要求,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政策方面,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
健康消费方面,今年以来各大电视台“保健”节目火爆。只要遥控器换3个台,几乎就能碰到1个台在播放“专家”讲授保健知识和医药产品介绍。似乎个个是“专家”,人人懂保健。医药(器械)生产厂家在推销产品的同时,无意间进行了一次全民健康大普及。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以后,“健康长寿”成为人们最看重的追求。健康消费市场广阔,大有可为。
养老消费方面,日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我国首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根据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养老消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需要提供包括家政、医疗、体育、文化、地产等多方面服务。养老服务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要赶上甚至超过房地产的拉动作用,而且这种拉动力更持久、更有效。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鼓励提高养老设施供给,要求到2020年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至40张。
发展养老服务业,除了增加床位、鼓励家政服务等“常规动作”,还要根据形势变化满足新需求。如有人提出要大力发展“候鸟式”养老,主要包括异地养老服务中心、度假式养老基地和买房投资。异地养老服务中心模式主要指以季节为周期在不同养老公寓之间进行更换,满足老年人回原籍养老等多重需求。度假式养老基地模式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将老年人养老需求与家人互动等相结合。“候鸟式”养老面临中高端需求,购买力强,或许能解决服务机构“养老不赚钱”的尴尬,成为养老服务业的一支奇兵。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