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频道 > 娱乐焦点  
“隔邻大叔”田同生的“百马梦”
2014-08-10 05:24:30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李文泽  分享:

“我的马拉松经历中遭受过天灾、天灾和亲友的逝去,本人也受伤无数,但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用26个月完成了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并称本人要跑完100个马拉松,61岁的田同生被称为“百马大叔”。
他其实不排出“大叔”的称号,还嚷嚷着“马拉松一点儿不难,看看我就知道,隔邻大叔都能跑”。他在伴侣圈里转了一篇文章《成为一位性感大叔的5件装备》,评论道:“我只需黑色裤子、紧身T恤和跑步鞋子、双肩背包。”
下战书两点半,提早半个小时抵达采访地址,遵循这番描写便能很轻易找到田同生。目睹穿着蓝色紧身T恤的他冲进咖啡馆对着桌上的电脑敲几下,又冲进来打德律风,然后不竭反复了几回,一向无暇他顾。但3点整,他自动走过来笑着说:“说好3点,可以开端了。”
“学会经管时候”是“百马推手”田同生在各大企业奉行马拉松必需说起的“益处”。彼时作为国际出名客户联系与品牌经管征询专家,田同生一身西装革履,而从迷上马拉松以后,他常是一身跑者打扮,在家也赤足行走以“贯穿连接脚的硬度”。“创业9年,此刻最忙。”田同生坦言,马拉松已据有他生活生计比重一半以上,“酿成了和吃饭一样的习惯。”
在他完成的近40个马拉松角逐中,曾碰到过一次没有出发点和一次没有起点的角逐。
2013年4月15日下战书2 50,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起点处俄然发生爆炸,形成包含中国女留先生吕令子在内3人灭亡,183人受伤。此时,田同生距离起点还有七八百米,形状正好的他发觉前面的人慢慢停上去,“良多人聚在一路,我想,完了,必定是关门时候到了。”但转念一想,“我的配速算合理,如何也不至于跑到7个小时的关门时候吧。”参赛选手被避免持续向前跑,田同生一探听才知道起点处发生了爆炸,“那时脑筋嗡的一声,我妻子孩子还在起点。”
“嘟嘟嘟”德律风没法接通,田同生绕道跑向起点,一个小时后,听到警笛响彻灰霾的地面,看见良多人裹着毯子踉跄而行,田同生在人群中找到妻子和在她肩上熟睡的仅三岁半的女儿,眼泪竟止不住,“她那时把我的参赛号码给了一个中国自愿者,经由过程GPS定位后,他们说我很安然。”这时候田同生看了看跑步表,“53千米,虽然没到起点,但这是我跑过最长的马拉松。”
经历波士顿马拉松后,田同生决定从“百马大叔”变成“百马推手”,“之前我只想证实本人很牛,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要鞭策100个有影响力的人赛马拉松。”可即使“独乐乐”也曾形状不竭。
2010年,刚在厦门完成小我首个全程马拉松的田同生,暂忘了被机场台阶缩小的疾苦,“腿底子抬不动,拽一次扶手上一级台阶。”年尾,他便奔赴雅典插手了马拉松2500周年数念赛,那是他第一次在海内赛马拉松,周围的摄像机和媒体对最初一位的关心,让田同生发觉了新世界,他决定跑“包含东京、雅典、温哥华和黄金海岸在内的原创世界7大马拉松”,可当时才知道由世界6大马拉松赛事组成的大满贯已具有,“之前的是 乌龙跑 ”。
2012年,领到纽约马拉松赛号码布的田同生刚开端集大满贯,但在赛前36个小时,他接到角逐打消的旧事,“受飓风桑迪影响,地铁坐不了、唐人街也没法儿吃饭,生活生计全乱了,6.5万名参赛者都没跑成。”没看到出发点的田同生只能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跑友自觉去中心公园“跑圈”了了希望。
2013年11月3日,拿着去年的名额,田同生又离开纽约。但此次他没法订到出发点或起点周围的酒店,不懂英语让他去赛场成了成绩。“搞不定线路庞杂的纽约地铁”,田同生决定打车奔赴赛场,“我就奉告司机TO(去)然后把标了地址的地图和写着英语地址的卡片给他,再指我身上挂的号码布,应当没成绩了。”刚到酒店门口,田同生碰到一位也带着背号的本国人,“我们都不讲英语,但彼此看到穿的背号就知道是去赛马拉松的,他延聘我一同上车,一路上我们两个都在死死盯着里面,生怕走错路,直到看见多量和我们一样挂着号码布的人泛起,才知道走对了。下车时他还刷卡替我付了车资。”
正在高兴之余,田同生发觉本人没带能量胶,不得不吃下主办方发放的食物。可跑步途中他碰到了省事,“肚子疼,但在大桥上跑又找不到茅厕。大约憋了3千米才找到,恰恰里面的人还半天都不出来。”提起这段经历,田同生眼角笑起了鱼尾纹。但这一次,他跑出了4小时29分03秒的好成就,在6万余名跑手中,总排名为27867,11月4日出书的《纽约时报》用13个整版刊载了4小时42分之前一切跑者的姓名和成就,田同生的名字和成就第一次泛起在《纽约时报》上。
“在中国,大大都人只关心跑得最快的。现实上,马拉松与金牌有关,跑或走都无所谓,只需肯保持。”现在受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启示保持跑步,田同生也停顿本人能给跑步这剂良药裹上糖衣,“我的故事献给还没跑起来或刚刚跑起来的旁皇、记挂和疾苦,证实马拉松与年齿有关。”
田同生在马拉松圈子中名望嘹亮,但55岁前,他却是爬山欢愉爱好者,不跑步的他以至被跑步“深深刺痛”过。大学结业前,田同生被奉告“体育须补考,否则没法结业”,他挑选了百米跑却在60米时摔了“大马趴”,遭到哄笑的经历让他“最厌恶体育教员”。可人到中年,体育成为事业有成者追求新应战的编制,2008年他插手了企业家王石倡议的攀缘希夏邦马峰的勾当,在海拔8012米的雪山上,田同生在7450米的高度体力不支抛却登顶,成为10名队员中唯一没能登顶的人。“我认识到,耐力缺乏是我攀缘雪山的最大妨碍。”两个月后,田同生站到跑步机上,“我要重返西藏”。想不到这让他找到了比爬山更欢愉的事,他措辞经常扬起手段上阿谁来自柏林的蓝色手环——2012年9月30日,田同生在柏林完成马拉松大满贯首站,时候4小时46分09秒。
本报北京8月9日电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