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在德再提“有能力实现7.5%目标”释放啥信号
当地时间10日下午,总理在柏林出席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时再次向世界宣布,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7.5%左右的目标,将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这被市场普遍解读为稳增长将加码的信号。
总理向世界作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的“国际承诺”,并非第一次。
早前,总理访问英国、希腊两国期间,在英国智库发表题为《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讲时称,就眼前来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或者说能够保证充分就业的增长,使得上限CPI不越过3.5%,让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此前有媒体认为总理此番表态是明确了7.5%的“下限论”,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目标将牢牢锁住7.5% 的“下限”不动摇。
事实上,关于经济增长,总理一直强调两个观点:一是强调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弹性。
近日,总理在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外界总有种误解,觉得7.5%是个底线。但我早就说过,所谓 7.5%左右,就是高一点、低一点都可以,关键在于就业有没有增加,收入有没有增长。”
二是强调我国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近期,我国经济数据部异动引发少部分人群对经济失速的担忧。
事实上,7-8月份表现疲弱的发电量、信贷等数据是高基数、外部经济低迷以及内部深层次矛盾造成的正常调整,符合政府预期。特别是,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000万,但至8月底这一目标已经几近完成。而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7%,远远高于7.4%的经济增速。因此,我国经济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改革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提供更大的空间;而另一方面,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保证社会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是更为重要的内容。
目前,中国经济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结构性减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复杂性和合理性。在总量稳定的前提下,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目标。
正所谓“方向和质量比速度更重要”。从今年前9个月来看,我国政府保持定力,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货币没有松也没有紧,但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微调。在定向调控上,正如总理强调的主要“用改革来刺激,释放更多市场红利,尤其是要瞄准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服务业发展。”
对于未来经济发展,正如总理曾经所言,“远没有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程度。”今后还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继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责任编辑:Magina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